临沧市临翔区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长者模式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政策文件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临沧新增4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占全省评定总数的七分之一

发布机构:临翔区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  时间:2022-09-21   点击数:  打印 】 【 关闭

喜讯!临沧新增4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占全省

评定总数的七分之一

 

临翔文旅 2022-09-20 17:24 发表于云南

转自  恒春临沧 2022-09-19 17:36 发表于云南

 

日前,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全省2022年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名单,临沧市4家景区通过评定,此次临沧市通过评定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数占全省评定总数的七分之一。公示明确,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国家标准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要求,经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推荐、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评定,临翔区博尚碗窑七彩陶瓷文化景区、凤庆县滇红第一村景区、沧源自治县班洪葫芦王地景区、临翔区和成·临沧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园4家景区达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并于近日向社会进行公示,公示从9月19日起,公示期5个工作日。

近年来,临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景区高水平建设,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高A级景区创建。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安排专项工作组前往各县(区)调研,同时多次邀请全省文化和旅游专家深入全市景区进行考察和现场指导。临翔区、凤庆县、沧源自治县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按照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要求,积极整合资金,对将评定景区进行软硬件全面提升,使之顺利通过省厅评审。

据了解,临沧此次新评定的4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加之历年评定的沧源自治县葫芦小镇、双江自治县荣康达乌龙茶生态文化产业园、沧源自治县司岗里崖画景区3家,公示期满临沧市将有7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市A级景区总数达36家,位列全省第三。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新评定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吧!

临翔区博尚碗窑七彩陶瓷文化景区

临沧七彩陶瓷文化主题园位于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碗窑村,距临沧机场 2 公里,距离博尚镇区 5 公里,距离临沧市区 16 公里。全村 92 户 200 余人世代做土陶产业,因最初生产的陶器以碗为主,因此得名“碗窑”土陶制作工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龙窑,至今仍有 9 条保留完整并在使用,在一个村庄有这样密集的制陶规模和龙窑分布,在全国都是非常的罕见,可以说整个碗窑村就是一个很好的土陶文化的 活态传习馆。

项目以“泰窑陶”“泰窑瓷”文化特色为 引爆点,以临沧本土民族文化为起底元素,以陶瓷文化为主旨,采用富友矿业公司生产 的优质高岭土为原料,引进景德镇炼玉文化公司一流的陶瓷制作工艺,结合碗窑村的传 统土陶制作技艺,以陶瓷文化体验旅游为定位,着力打造以“高岭土资源优势与土陶文 化相结合;陶瓷生产制造业与陶窑文化服务业相结合;工业文化旅游与乡村文化旅游相结合”三个结合,拉动区域经济,达到乡村振兴示范。

凤庆县滇红第一村景区

安石,中国滇红第一村,这是一个茶香浸泡的村庄,很多人背井离乡来到这里,敞开胸怀, 让茶香把一切烦恼、忧伤抚走。然后,就在这世外桃源留下来,成为目光清澈的子民。

安石是古时茶马古道—顺宁道的必经之地,过往马帮运输茶叶及物资路过安石时,在此地用石头筑成防贼防盗的歇山铺, 旧时称安石铺,故今为安石。滇红, 即云南红茶,是中国红茶的代名词,最早的滇红可追溯到八十多年前的安石村:1938 年,冯绍裘先生为开辟凤庆茶叶品牌,到安石村新寨自然村烂地基采摘古树茶,并到当时新寨小组大地主杨和勋家试制成功第一桶红茶,故安石被誉为滇红茶诞生地。至今, 用于试制第一桶红茶的古茶林尚存。除此之外,安石也被称为百年古茶园,因其现有古茶园 2000 亩,并都种植于民国时期。

安石的美,美在茶,美在景, 美在人,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安石村外的路边,有很多农户在 售卖自家种植的水果,李子、桃子、葡萄……, 无论是舟车劳顿的旅人亦或是归心似箭的游子, 路过此地,都会带上一点儿,或自己品尝或与人分享。

滇红第一村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国家级文明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文明村”。2019 年, 成立了“滇红第一村”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着力以安石村为核心,分别突出 5 个村主题,打造观光采摘体验园, 串联形成一条观光体验健康旅游线路(安石滇红茶采制、茶园观光体验—水箐亲水观光体验—红塘蔬菜瓜果采摘体验— 上寨生态鸡猪鱼肉烧烤体验—落星蜂蜜采制体验),2019 年申报AAA 级景区。

沧源自治县班洪葫芦王地景区

班洪葫芦王地景区归属于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人民政府,景区于2020年开业,景区分为两大景点:一是班洪大寨红色旅游景点,主打红色旅游,景点主要为班洪抗英纪念馆和班洪抗英盟誓遗址碑;二是下班坝观象第一村景点,主打乡村旅游,景点主要为玻璃栈道、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感恩广场。周边补充景点是巨龙竹文化产业园,主打生态旅游,景点主要为竹艺馆、竹林餐厅、星空房等,目前还在建设中。

景区充分挖掘“班洪抗英”“班洪四大嫂”“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滚河国家森林公园”四个“国字头”的深刻内涵,景区以红色旅游为线,以乡村旅游为针,形成了班洪班坝自然村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一村一品”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创建了下班坝“观象第一村”,充分挖掘和演绎佤文化,积极推进班洪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并开展全域旅游,加强与司岗里崖画谷景区和周边景区景点的区域联动发展,开发“养生度假、文化体验、休闲娱乐、自然生态”四大类旅游产品体系。

景区内佤族传统文化特色浓郁、红色旅游文化主题鲜明,主打“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全方位展示佤族风情习俗和红色文化的特色旅游景区。

和成.临沧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园

和成﹒临沧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云南省唯一的茶文化主题公园,位于临沧市临翔区内的茶苑路1号,距离临沧高铁站1.5公里,背依1200亩的青龙山茶园,园区面积2200亩,园区内建有五星级休闲度假酒店、古茶园民宿别墅群、湿地高尔夫、温泉游泳池、国家文化交流中心、茶马博物馆、茶圣茶经陆羽广场、曼生十八壶、佤族民居、葫芦湖、青龙山神龙祠等,是云南省临沧市区内真正名副其实的唯一以茶文化休闲生态为主题公园兼具体闲康旅度假,茶文化体验和展示、民族民俗风情的旅游观光生态度假目的地。 

临沧茶文化风情园以滇茶文化及少数民族茶文化为主,兼顾中国及世界茶文化,展现了古老的茶道、茶艺、茶经、茶礼、茶俗、茶歌、茶舞等茶文化精华。游览临沧茶文化风情园不仅能使你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还可亲自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领略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观赏着大型茶文化壁雕、旱喷泉、曼生十八式、茶壶雕塑、茶圣陆羽塑像、《茶经》全文、游客制茶作坊、大型茶文化陈列展、茶艺茶道馆、皇家茶道、朝仙工夫茶、佤族和彝族茶道表演。各级各界人士及国际友人每日络绎不绝,他们无不为临沧丰厚的茶道文化所陶醉、留念。

茶文化风情园以临沧茶为灵魂,融民族风情为一体,集行、游、购、食、宿、娱乐等功能的综合性人文旅游景点,其品位以滇茶文化和临沧大叶茶为龙头,以临沧少数民族饮茶习俗为窗口,涵盖临沧区世居民族茶文化,乃至云南茶文化的内涵。园区自建立以来,公司先后投入3亿资金,每年持续投资300多万资金维护园区博物馆及道路、灯光、绿化等配套设施,为临沧市提供免费公园景区。

2020年评定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沧源自治县葫芦小镇

有一个地方,白天,红色弧形屋顶特色民居与周边的山林、树木、河流、农田交相辉映。入夜,小镇灯火辉煌,房檐、沿河两岸、商铺里折射出五颜六色的灯光,吸引着不少散步的人群,三三两两,笑语连连,这就是沧源的葫芦小镇。

小镇内180栋红色弧形屋顶特色民居与文化墙、喷水葫芦、打歌广场、寨心砖、葫芦塔、佤王府等佤族特色建筑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依山傍水、景色秀美、佤文化特色浓郁的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全方位展示佤族,风情习俗的特色旅游小镇,于2015年6月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在葫芦小镇上每年都会举行大型的摸你黑狂欢节、新米节、佤族音乐节等,四方的朋友聚集在此享受狂欢的节日盛宴,碰撞出激情的民族火花。

2021年评定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双江自治县荣康达

乌龙茶生态文化产业园

双江荣康达乌龙茶生态文化产业园景区是集茶叶种、养、加工、旅游休闲度假、茶文化精品酒店为一体的绿色茶庄园。境内有着着目前世界上生长海拔高、密度大、分布广的1.2万亩千年野生古茶树群落,是中国茶树良种勐库大叶种茶的源生地。目前,有百年以上栽培型古茶树2万多亩,是名副其实的生态茶乡。被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等机构认定为“中国古茶文化之乡”、“中国国土古茶树种质基因宝库”、“世界古茶树原乡第一标志地”。

走进双江荣康达乌龙茶生态文化产业园,云雾袅娜、景色迷人,仿若世外桃源。这里是亚洲最大的有机乌龙茶庄园,游客可以踏上1.9公里长的柚木实木搭建的室外茶园栈道欣赏茶园美景,亲自体验、制作高山乌龙茶、参观茶叶制作的整个过程。

双江荣康达乌龙茶生态文化产业园有精品酒店,是一座高端度假型酒店,酒店位于茶山顶部,地势较高,可以俯瞰整座茶山群落,占地面积为18000平方米,景观较好。游客可以在每间客房内从不同角度欣赏茶山、云海、霞光。

沧源自治县司岗里崖画景区

1965年起,人们在沧源陆续发现了14个崖画点,分布于沧源自治县的勐来乡、丁来乡、满坎乡、和平乡和耿马自治县的芒光乡等地东西长约20公里的范围内,一般均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崖上。位于沧源自治县的勐来、勐省两乡镇的勐董河流域是我国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崖画之一。

崖画构图简练,古朴自然,粗犷奔放,全面地展现了一幅佤族先民原始生活的百态图,古朴、形象而生动,是佤族先民用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留下的印记,在历经3000多年的风雨侵蚀之后,依然光鲜如初。人们很快就可以从赭红色的图画,中辨认出人物、动物、村落和狩猎、祭祀、舞蹈场景以及很多表意性图案。

“一日三变,早红午淡,晚变紫”沧源的崖画会随日照时间、天气阴晴、干湿冷暖等因素不断地变幻色彩,极其神秘。崖画被当地佤族视为神圣之地,崖画上的人物图像,被佤族人们奉为“仙人”。千百年来,崖画成了佤族先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标志和誓言,每逢旱季或年节,佤族和当地居住的其他民族都要到岩画地点举行庄严的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的好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