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临翔区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长者模式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政策文件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关于在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中抓好交通安全宣传警示教育的思考

发布机构:临沧市公安局临翔分局 作者:  时间:2023-07-14   点击数:  打印 】 【 关闭

【摘要】如何在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中抓好交通安全宣传警示教育,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管控能力、控制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多发、高发的问题已经是摆在公安交警部门面前的一个继续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农村道路交通情况为例,从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面临的困难、挑战及安全管理、安全宣传方面进行了分析,从建立预防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机制和狠抓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两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 农村道路 事故预防 安全宣传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交通运输事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汽车、摩托车下乡和村村通惠民工程的实现,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条件和生活观念。以摩托车、小型汽车、面包车为主的交通工具在广大农村已逐渐得到了普及,然而由于农村驾驶人构成复杂、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交通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参差不齐,交通安全氛围不浓,甚至无证驾驶、驾驶无牌车、驾驶报废车、酒后驾驶、违法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现象仍然存在,潜在着非常严重的交通事故隐患。加之农村道路等级低,线长面广、通行条件较差以及车辆安全性能低等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不容乐观,做好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是一项事关民生长期而艰巨的重大复杂疑难课题。

一、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道路等级低、线长面广、通行条件差,给交通安全工作带来严峻挑战。首先,受地理条件、资金等客观条件限制,农村道路多为弹石路面、泥土路面,有的道路即使铺设水泥路面也是在原有道路基础上改建,且弯多、坡陡、视距差,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其次,在村村通公路的进程中,道路交通安全配套设施未及时跟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农村道路突飞猛进,基本上达到村村互通。但是,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未及时跟上,成为交通安全一大隐患。据调查,农村道路多急弯、陡坡路段,道路狭窄,交叉路口缺乏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农村道路与主干道交叉的路口大多未设减速让行标志及修建必要的减速带等设施,导致交通事故多发。同时,农村道路养护和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与道路交通安全密切相关的标志标线等基础设施严重缺乏,且村村通道路多为晴通雨阻,因此事故隐患突出。

(二)农村车辆车况参差不齐,机动车安全技术性能差。近年来,农村机动车发展速度很快,拖拉机、农用车、摩托车拥有量极大,绝大部分人由于观念的问题,只采购,不上牌,只开车,不要证,造成无牌无证车辆较多,许多农民纷纷购买价格便宜、性能低劣的二手车三手车,甚至有的购买报废车,因这些车车况不良,安全运行条件达不到标准,相当部分人对机动车结构又不熟悉,有了故障也不及时修理,反而周而复始的高频利用,势必埋下了事故隐患。由于农机车辆驾驶人由农机部门管理,这部分驾驶人未纳入交通违法管理系统,公安交警部门受交通违法处罚罚缴分离制度规定,查处农机车辆交通违法后却不能依法作出相应处罚,导致农机车辆驾驶人存在逍遥法外的现象。而在农机车辆按照规定参加检验时,由于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存在不足,农机部门难以对农机车辆违法信息进行审查把关,这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驾驶人违法,削弱了交通管理力度。

(三)农村地区办理摩托车驾驶证数量逐年增加,但无证驾驶现象仍然较为突出。农村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与农村人口交通法规观念淡薄之间的矛盾突出,广大群众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理解和认识不足、甚至部分农民群众对《道路交通安全法》无知,无视交通法规,自认为在山区公路跑,无需办理驾驶证,办牌办证增加成本,这是引发目前广大农村地区无证驾驶长期无法消除的原因所在。农村群众安全意识相对偏低,许多群众因为不懂得计算机操作而不愿考试,交通安全观念淡薄,因此出现无证驾驶机动车的现象增多。

(四)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形势不容忽视。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地区摩托车、拖拉机、低速载货汽车驾驶人技术素质差。很多农民购车以后,非法从事客运,并严重超员,甚至客货混装。不少驾驶人无师自通,无证驾驶,技术非常粗糙,完全凭感觉驾驶车辆,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往往惊惶失措,手忙脚乱,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同时这部分驾驶人缺乏交通安全意识,违反交通安全法规现象相当突出,也间接地造成了事故的多发势头;另外,农村部分青年无视交通法规,由于年轻好胜,不仅未办理相关手续,还有飙车(主要是摩托车)不良嗜好,一旦到达宽敞路面,他们就开始飙车,甚至是酒后飙车,无疑是在拿自己生命在赌博,也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又一诱因。

(五)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相对薄弱。农村道路管理盲区死角漏管现象仍然存在。农村公路交通事故频发,与现有警力不足和条件的限制,不能有效控制乡村路面有直接的关系。由于农村道路点多、面广、线长,导致公安交警警力分配上只能向城区和省道、主要县道等重要路段倾斜,虽然交警中队、派出所参与到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力量,然而,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盲区死角漏管现象依然存在,基本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公路等级相对较低的村村通公路进行长期的巡逻检查。对农村公路主要是采用突击性的整治,这种方式实际上作用不大,突击整治后又出项反弹,与整治前一样。加之宣传部门、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大众媒体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对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仍然不够。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还是以公安交警部门、派出所为主的单打独斗。

(六)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不够。目前,农村地区机动车无牌无证、超员超载、酒后驾驶、无证驾驶、飙车、低速载货汽车违法载人等严重违法行为依然存在。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驾驶人的素质不高,受教育的程度有限以及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不能够深入,还停留在表面层次,群众缺乏积极的参与,无法激发交通参与者主动性接受教育;二是各种交通信息也没能及时的宣传和报道到群众中去,导致公众对交警交通管理工作支持、配合力度不够、没有达到一定的社会效果。

二、千方百计狠抓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一)加强部门间联合互动,共同抓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建设。交警部门要与交通、安监等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宣传,积极推动各级政府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交通安全宣传网络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建立起政府牵头、交警为主、各部门密切配合、群众积极参与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机制,彻底改变交警一家唱独角戏的不良局面,即弥补交警警力不足、宣传不到位的缺限,也确保宣传工作扎实开展,夯实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基础。

(二)拓展宣传渠道,扩大宣传效果。交通管理部门要逐步开辟新的宣传阵地,拓展新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渠道,努力抓好农村地区的宣传阵地建设。首先要抓好电视传媒的阵地建设。电视传媒具有传播快、观众广的特点,因此,要充分利用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来开展交通法律法规宣传,通过电视台反复播放一些影响较大的警示教育片。电视台打出交通安全宣传内容字幕,报纸杂志刊登交通安全宣传题材,使交通安全进入千家万户,人人皆知,人人关注,扩大宣传效果。同时要充分利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督区域优势,加强对所属村委会驾驶人日程交通安全教育,潜移默化提高农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

(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宣传活动,确保良好宣传效果。要使人们真正关心交通安全,提高交通安全法治意识、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就必须在宣传形式上做文章,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真正让交通安全入脑入心。一是现场警告教育。交通管理部门在上路执法执勤时,在查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时务必坚持处罚前一分钟教育,对轻微违法行为则以警告教育为主,这样即有利于工作开展,也增加群众对公安交警工作支持和理解。比如:对乘坐超载车、报废车、农用车等被卸载转运的群众以及交通违法驾驶员、车主的现场教育等;二是强化逐级宣传,交警部门与当地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宣传,向地方政府提出逐级宣传可行建议,把交通安全宣传任务列入乡(镇)、村工作范畴,通过强化逐级宣传逐步提高农民群众对交通安全的应知率,逐步扩大社会宣传效果;三是加强固定式宣传,在公路沿线的村庄、企业、农村学校建立固定的宣传阵地。在农村地区的学校,要争取校方经常更换交通安全宣传内容,使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了解掌握交通安全管理及交通事故等动态,积极通过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从而有效推动农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四是加强互动宣传,在农村的集市、中小学校等人群集中的地方设立交通安全宣传咨询台,展出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宣传展板,开展交通安全集中互动教育活动,既可向群众、学生讲解宣传和答复群众、学生疑问,又可以让群众、学生直观看到交通事故惨烈,起到警示作用。从而达到教育一人、影响一群;影响一群,带动一片。的良好宣传效果。

(四)加强文明交通习良好惯养成宣传教育。农村交通安全是整个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薄弱环节,要针对农民群众受教育程度低,交通安全意识、法治意识淡薄实际,开展以家庭和学校宣传教育为切入点,以重点驾驶员群体宣传教育为重点,以倡导六大文明交通行为、摒弃六大交通陋习、抵制六大危险驾驶行为为主题的短、小、精、简宣传活动,同时展出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宣传展板、播放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片,形成图文并茂,声相聚全,吸引力强的宣传特点,使宣传对象容易接受,力求让不同交通参与者对交通安全有深刻的直观认识,确保宣传实效性,进而敦促整个农村道路交通参与者文明参与交通良好习惯养成,切实推进农村道路交通环境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