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里,白天村民们大多都忙于售卖烟叶,只有晚上九点左右,他们才会陆陆续续往家赶,那我们近期的会议尽量安排在晚上9点半以后开......”在与村委会干部商量协调后,我们将会议通知发送至各组网格群。

如何从“外人”变成“村里人”是我思考渡过的第一个关卡,对于“自然村长”驻村工作,我是一名“新手小白”,当“新手小白”遇上“乡村振兴”,必定有很多第一次,我们可以选择绕道走,也可以选择迎难而上,而后者的选择可以让理想补足“钙”,让信念充满“魂”。
第一次与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以及部分党员、群众开会,让我有了新的收获,一个电话、一条微信、一双脚步,我力争从细微处了解清楚群众需求,把服务群众落实于小、落实于早。在等候会议期间,一位精神抖擞的退伍老党员率先到达,我面带微笑和他打了招呼,“你今年几岁,年纪还小吧?以前来过这儿吗?”在村干部的介绍下,他亲切地和我闲聊,面对他和善地问候,我也开始侃侃而谈,但我内心也有一丝担忧,“会不会不太相信我,认为我年纪小无法胜任这个‘村长’”。所以,我一直鼓励自己,只有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把“民生所向”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才能让他们打心眼里认为“这个小姑娘虽然年轻,但很可靠”。

“近期,受台风‘摩羯’的影响,预计三天内全区将出现一次强降雨伴强对流天气过程,大家要提前关注天气预报,尽量避免雷雨天气出行,尽量暂停户外活动,保护好自身安全......”根据近期工作安排,我详细向到会的各位村民朋友作出提醒,同时紧紧围绕“控辍保学”工作进行宣传,用“接地气”的语言向村民们宣传“孩子只有读书才有出路”的道理,让他们回家后认真监督孩子,针对有厌学情绪的孩子要做好情绪疏导、加强关心关爱,及时与老师沟通,确保孩子们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
随后,村委会相关干部围绕近期医保缴纳、交通安全、社会帮扶、人居环境整治、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性讲解,将各项惠民利民便民政策讲好讲深讲透。部分村民朋友也进行了发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唠嗑中,他们在了解着我,我记录着他们,这是一场我与村民朋友们彼此认识、互相惦记的“双向奔赴”。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驻村,我们要把乡土当热土、把村子当家庭、把村民当家人、把村事当家事。在会议结束后,我及时进行总结,群众会开得好不好,是检验基层干部能力的一块“试金石”。当前的最大障碍是语言不通,会议期间村干部与村民交谈基本都是用拉祜语交流,即便有很多年轻人听懂汉语,但还是要照顾到其他老一辈。接下来的任务不仅仅是开展好驻村期间的常规工作,更多的是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尽快学习日常交流用语,通过群众会、院坝会、火塘会,了解群众“急难愁盼”,努力克服各种“水土不服”。
基层的土地是个“大熔炉”,熔掉的是我的稚嫩与青涩,但又郑重地赋予我历练后的坚韧与沉稳。回首来到村里报到的第一天,满是局促不安,到现在不知不觉间,带着积累和沉淀,慢慢适应了驻村的节奏,在点点滴滴、一粥一饭中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