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畔,春风轻拂,万亩坚果园宛如一片绿色海洋。2025年3月29日,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临翔区平村乡与镇康县南伞镇携手,正式成立坚果产业联合培训基地。通过“支部结对+技术对接”的创新模式,深度融合党建引领与产业振兴,为两地坚果产业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
党建引领,激活产业振兴“新动能”
联合培训基地以“党组织+合作社+农户”为纽带,整合两地资源优势。平村乡依托专业合作社与坚果协会,创新“1带3”技术帮带机制,旨在让每一位参训学员都如同播撒在田野间的星星之火,凭借所学技术,在全乡燃起坚果提质增效的燎原之势。
南伞镇田坝村,党总支积极推行“四个一”管理法:一名党员紧密联系一片果园,一名技术员精准挂钩一个小组,一本详细台账如实记录果树生长周期,一套标准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把控生产环节。同时,通过“四个强化”机制——强化支部统筹、强化技术培训、强化质量管控、强化品牌运营,将全村 1.2 万亩坚果全面纳入网格化管理。
两地通过支部共建培训基地,毫无保留地共享“落头开心”修剪法、果园防蜂和水肥一体化管理等技术,使党建与产业发展如同并驾齐驱的两驾马车,同频共振,向着乡村振兴的目标前行。
田间课堂,解锁科技兴农“新密码”
培训现场,气氛热烈非凡。田坝村专家团队采取“理论讲解+实操示范+互动问答”的立体教学模式,手把手地向62家坚果种植大户和各村组果农代表传授坚果生长物候周期及管护技术的精髓。
专家们对照《坚果生长发育图谱》和《坚果物候期观测规范》,对标树体详细讲解花芽分化期、坐果期、膨大期等关键阶段的精准观测方法及管护要点,让坚果种植户们犹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通过标准化管理,预计可使坚果优质果率提升27%,亩均增收超3000元。未来,双方将依托“田间课堂+智慧管理+产业联盟”的创新模式,不断提升果品品质,持续释放科技兴农动能,让小小坚果成为乡村振兴“黄金果”,为打造“临沧坚果”这一区域品牌夯实基础。
产业融合铺就多元增收新富路
联合培训基地打破传统单一种植模式,积极探索充满活力的“坚果+N”生态循环经济,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南伞镇田坝村,以“坚果+蜂蜜”的立体模式独具特色。坚果林为蜜蜂提供丰富蜜源,而蜜蜂在忙碌采蜜的过程中,又为坚果授粉,助力坚果茁壮成长,二者形成了互利共生、相辅相成的良性生态循环。这一巧妙的生态布局成效显著,蜂蜜年产量成功突破8吨,成为当地特色产业的新亮点。村党总支顺势而为,牵头成立合作社,统一收购蜂蜜并精心打造品牌,带动蜂农年均增收超过8000元。
平村乡则在产业延伸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不仅建成日加工能力达60吨的坚果加工厂,还引入日产6吨的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实现青果原料就地高效转化增值,每吨预计增收超3000元,让小小坚果释放出巨大经济能量。此外,两地携手创新,以“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深入探索咖啡原料开发领域,全力构建产品增值多元化格局,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展望未来,绘就乡村新画卷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深化联农带农机制,通过终价结算、股份分红和二次返利等多种模式,让农户充分共享产业链收益。”联合培训基地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表示。2025 年,两地计划持续推进村级坚果标准化示范点建设,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灌溉、飞防病虫害等先进技术,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整个区域的坚果产业提质增效。
随着《临沧坚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稳步推进,这片澜沧江畔的广袤热土,正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为有力支撑,奋力书写产业振兴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