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我怀揣着满心的期待与难以抑制的激动来到凤翔街道竹蓬村,成为一名“自然村长”。依稀记得我刚下车,就被扑面而来的热情给“撞”了个满怀,村支书满脸笑容地快步向我走来,村干部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拉家常,那一刻,竹蓬村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真切地传递到了我的心间,驱散了我初来乍到的陌生感。
初踏竹蓬这块土地,作为一个毫无农村工作经验的“基层小白”,如何开展好今后的工作,对我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深知,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而走访,便是这实践路上至关重要的一课。我暗自鼓劲,要迈开大步、俯下身子、甩开膀子,多去坐坐老百姓家的 “冷板凳”,多往老百姓的 “矛盾窝” 里钻一钻,用心聆听老百姓的 “心里话”,真正摸清村情、了解民情。
一番思索后,我决定先从监测对象、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群众入手开展遍访工作。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踏上走访之路。作为 “外来人”第一次入户,我满心担忧村民不配合,可当我们敲开农户的家门,只见一位村民面带微笑,热情地招呼道:“小同志,你好呀,快进来坐坐”,我的担心瞬间消除了一大半。落座后,他盛情地拿出各种水果和农副产品,对于我提出的问题,村民都积极配合回答。随后走访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 情形皆是如此,村民们用百分百的热情接纳了我们的走访。起初不知所措的我,渐渐放下心来,如同吃下一颗 “定心丸”,也为我后续的走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勇气与动力。
在走访过程中,因为我缺乏与群众沟通交流的经验,谈话有时会陷入僵局。幸得村干部郑泽维耐心引导、循循善诱,我们才得以顺利完成一次又一次入户走访,这对我了解竹蓬村的村情、民情助力极大。郑泽维说话有条有理,思路清晰,语言精练,让我由衷地感到敬佩,同时暗下决心要向优秀的村干部学习。
后来,我渐渐熟悉了村情,从起初依赖村干部带路,到如今已然能够独自穿梭在村落间走访调研,逐渐和村干部、小组长以及党员等建立了联系沟通机制,对照 “自然村长” 工作清单,我精心制定了驻村工作计划,为后续工作的稳步推进指明了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驻村工作才刚刚开始,我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笃定前行中勇扛责任、担当作为,为竹蓬村的美好明天拼搏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