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开展以来,凤翔街道始终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以脱贫攻坚为主线,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努力把党的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胜势,形成了“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产业一条路子”的良好局面。
抓组织提升,促脱贫富民有活力。街道结合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与此同时街道不断探索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采取盘活资产、资源开发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新路子。比如:中山村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立吉华竹编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企业投资200万元、村集体18亩土地折价120万元,合建了竹编工艺馆,按投资持有固定资产股份比例进行年底分红,资金用于竹编社员分红、村集体、合作社办公运转,扩大再生产,公益事业等。同时中山村坚持党员致富能手帮带贫困户模式,成立了10个农村产业合作社,党员社员引导群众种植露天蔬菜、大树蔬菜、蚕桑、草果等为中山村脱贫摘帽提供产业支持,为脱贫攻坚注入活力。
抓队伍建设,促脱贫富民有力量。注重在脱贫富民的“考场舞台”上选准用顺村“两委”干部,先后把5名能力强、思路清的创业致富带头人,1名素质高、作风严的退伍军人选拔到村“两委”正职的岗位上。街道采取“培训提高一批、扶持培育一批”的方式,抓实队伍建设。一是注重加强党员教育培训。今年以来,先后举办4期“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班”、1期“村组干部轮训”等各类培训,共培训703人次,实现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全覆盖。二是坚持推进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储备16名年轻后备力量,组织11名村(社区)干部参加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学习,形成抓党建促脱贫的合力。
抓保障激励,促脱贫富民有干劲。近几年来,先后整合资金,建成规范化村民小组活动场所35个,建成行政村标准化为民服务站7个。落实村级办公经费,按期发放村干部补贴、公积金等。党工委做到坚持抓党建工作责任与脱贫富民责任相融合,对基层党建与脱贫富民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动、同考核。确保基层党建与脱贫富民任务落实落细、落地见效。坚持把脱贫成效纳入基层党组织党建考核和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舞好考核“指挥棒”,督促种好“责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