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以打造智慧文旅生态体系为核心,建设了“智游天府”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5G)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构建并形成了开放互联、共生共赢的文旅服务共同体。
1.汇聚多种机构参与平台建设
数字技术对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至关重要。借助数字化技术,“智游天府”平台按照“云+中台+应用”技术架构,创新构建了省级统管、产业协同、公众参与的一站式服务开放性平台,特别是充分发挥了产业中台的“复用”特性,按省—市(州)—县(市、区)—企业的多级架构部署,有效地连接并整合了四川省文旅行业管理部门与各企事业单位,不仅初步实现了省级文旅数据资源的汇聚和整合,还实现了智慧管理、公众服务以及新媒体矩阵等文旅数字化应用的全面落地。而以数字平台为基础的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也实现了高效率、成批次的开发和连接面向文旅行业多场景的应用系统,实现了彼此之间资源链接、能力共享,形成了以数字化平台为纽带的四川省数字文旅生态体系,打造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数字文化服务共同体。
2.融合海量数据的“文旅大数据中心”
相较于其他地区“文旅云平台”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机构内部资源整合为主,四川省则通过建设文化旅游云数据中心,统一纵向、横向数据接入标准规范,建立文旅数据编目、编码规范等相关标准体系,汇集企业、文化机构等不同主体间的数据资源,推动数字文化服务规模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初步实现了全川文旅数据大融合,推动了不同机构间合力的形成。具体来说,在纵向上,整合省、市、县、乡、村5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以及各企业、非公共文化机构的数据资源,形成资源的联动网络。在横向上,不仅整合了公共文化机构的资源,还整合了公安、交通、气象等非公共文化机构的资源,实现文化资源的互联互通。四川以文旅大数据中心形成的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目前已汇集全省文旅数据4865.3万条,接入文旅服务企事业单位23352家,联通公共厕所、停车场等公共服务类场所近1.2万个,汇聚6大类文化资源数据271.02万条,8大旅游类资源数据24.55万条,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信用中心及部分市州共享交换数据超过67.3万条,有效打破了数据信息孤岛。
3.塑造便捷的文旅“公共服务”新平台
“智游天府”平台作为服务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支撑,把全省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以及社会机构的诸多功能与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提高了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促进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实现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这一综合性平台以一站式公共服务为核心,通过App、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预约预订、景区游览、场馆参观、住宿预订、餐饮服务、文博展览、文艺演出、在线直播、特色产品购买、精品线路推荐、评论分享、投诉举报、志愿服务、研学旅行等3大类30余项主要服务,覆盖了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四川省在实践过程中也形成了“需求感知—内容适配—即时供给”的循环对接,落实公共文化服务“按需供给”,实现了与省级、各县区的文化服务供需精准对接。
从以上3个地区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公共服务共同体建设受“政策制度因素、组织生态因素、数字技术因素、环境保障因素”的影响,广州“馆立方”服务升级模式与上海浦东新区的“区域联盟文化协同发展模式”以及四川省的“平台驱动资源联动模式”有着殊途同归之妙、异曲同工之美,皆是根据自身已有的条件禀赋,“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形成差异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但所呈现出的聚焦领域、服务内容、服务发力点,均有所不同。从政策层面来说,相较于浦东新区和四川,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作为地方政府的基本考核指标与重要履职领域,通过战略规划、政策文件和领导参与等方式开展话语建构,运用绩效考核、收益共享等方式规范多元参与主体的治理实践,防范各主体在合作中可能出现的行动偏差与目标偏移,为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营造良好的初始条件。在四川省和浦东新区的实践中,虽然也用共同体的思维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但是政府的纵向介入以间接指导为主,其约束性和规制性相对有限,在缺乏政策推动的情况下,很难在协同行动方面更进一步,也难以实现应有的效应。从合作方式来说,广州市的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关注度较高,为了打造在上级政府与基层民众心目中的好形象,一定程度上需要分配注意力来完成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的建设,政府注意力的聚焦也驱动广州市“馆立方”服务模式持续更新与迭代,有利于“形成声誉正外部效应”,促进其进一步规范自身行为,实现服务共同体的建设;浦东新区共同体建设则是受组织生态的影响,结合所处的区域优势,打通省际沟通渠道,不仅囊括了公共文化机构的资源,还结合了非公共文化机构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区域联动;四川省共同体建设则立足于数字技术的影响,以数字平台的建设链接原有各个平台的资源,推动资源一体化。虽然四川省和上海浦东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转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未来不仅需要对服务过程进行逐步调适,也要汲取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的成果,将自身实践进行经验总结与理论升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