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脚踏实地把关乎群众利益的每件小事都做好,切实为他们着想,他们就会认可你。”临翔区平村乡那玉村党总支书记曹伯文时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勉励自己。从村委会主任到党总支书记,6年来,他心里装着群众,带领大家克服难题,一步一个脚印奔向小康大道。
“过去,我们只种苞谷、谷子,只能够维持生活,没有什么收入。”村民黄绍仙说,那玉村是一个地处偏远的彝族山村,一直以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发展单一,经济效益不高,群众增收困难,产业发展非常艰难。
曹伯文长期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全力解决群众出行难、饮水难、收入难等问题,坚持“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的理念,结合那玉村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经过多方协调,引进烤烟产业,解决产业发展难题。
“在发展烤烟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出现了一些难题,老百姓大幅度转业,不少人不信任、不认可。对此,我们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还是把烤烟产业成功发展了。”曹伯文说,为打消村民顾虑,动员村民种植烤烟,他带领村“两委”挨家挨户上门动员,一遍又一遍给村民算增收账,同时,选取村中种植大户作示范,带动大家种植烤烟。
“种烤烟以后每年毛收入有10多万元,车子买了,房子也建了,日子越来越好。”作为第一批种植烤烟的村民,黄绍仙笑着说,曹支书引导老百姓种烤烟,烟收了就接着种油菜。在发展烤烟的过程中,配套产业道路四通八达,实实在在方便了群众日常耕种和出行。
谈起曹伯文,村民们都表示,他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是为民办实事的好支书。“曹支书大公无私的精神起到了带头作用,作为班子成员在村里跟他共事也是十分荣幸,他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深受广大村民的支持。”那玉村副支书周根生说。
如今的那玉村,一幅美丽的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群众的住房安全了、手里的钞票增加了。水稻、玉米、甘蔗、烤烟、茶叶、咖啡、松脂、药材、养殖等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烤烟发展到1300亩,坚果已有8000亩。2021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2939.7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0329元。
对于那玉村今后的发展,曹伯文也有着自己的打算。他说:“在巩固好烤烟、坚果等产业的前提下,继续去外面参观学习,看看能否找到比烤烟、坚果更有价值的产业来进行替换发展,让新产业跟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