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村乡全面完成糯扎渡电站库区移民、“10.7”地震恢复重建工作,在建造永平村银盘山居民安置点实现267户1067名群众稳定安置的基础上,坚持党建引领,抓实村民共建共治共享,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让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走进平村乡永平村银盘山居民安置点,一条条鲜花嫩草环绕着洁白如玉的走道,一幢幢彝族风情的小楼房层次有序,房前屋后种植着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迎来阵阵芳香,乡村大舞台上群众载歌载舞,凉亭上的人们有说有笑,舒适宜居的安置点焕发出勃勃生机。
以安置群众能够持续增收致富为目标,平村乡强化党建引领、积极搭建平台,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同时不断发展新型产业,启动建设肉牛养殖场、坚果初加工厂延伸产业链,带动群众就近务工,推动形成“产业+就业”的新业态。
“我们搬来后,乡干部来家里劝说发展产业并培训我们肉牛养殖和朝天椒种植技术,现在我家养了3头肉牛,种了2亩朝天椒,每年都增收3-4万块呢!”安置点居民侯大昌开心的说道。
为进一步打造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的安置点,平村乡积极创新推行“三四五”治理模式,通过建立三级管理网格、坚持“四治融合”、打造“五好家园”,构建出“一张网”管理机制、下出共治“一盘棋”、描绘出乡村振兴“一幅画”。
目前,银盘山居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布局智能视频监控和云广播系统,提高技防能力,公共区域增花植绿40亩,村庄干净整洁、处处美景,群众生活、出行、教育、医疗便利,整个村庄邻里团结,各族群众和谐融洽。同时,巩固甘蔗基地4000亩,建设芒果基地300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
“我们努力发挥省级生态振兴示范点作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发展新型产业,将整个银盘山打造成生态宜居的美丽村庄,让搬来的群众在得‘稳’、在得‘好’。”永平村党总支书记陈子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