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扣开千家万户的门,用脚丈量着家乡的土地,用信念绘就家乡发展蓝图,用热血和汗水让青春在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绽放绚丽之花。他充当媒介,架起家乡和外界的桥梁;他在为民办事中锤炼品格,在服务基层中奉献青春。他是唐德文,一名临翔区90后村支书。
我叫唐德文,出生于1991年,现在是邦海村党支部书记,一名90后村支书。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邦海人,2015年,从楚雄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后,进入一家国企工作,工作环境虽稳定舒适,但家乡的发展变化时刻牵动着我的心,于是在2018年9月,我毅然决然辞掉工作回到邦海村,以一名后备干部的身份开展村务工作并参与了邦海村脱贫攻坚的全过程。
沉 淀
村务工作纷繁复杂,不仅有事务性的材料报表,还要每天进组入户,与老百姓聊生产生活,实地查看调研,抽丝剥茧,探究阻碍家乡发展的因素,寻求促进发展的好路子,经常一天就要走3万多步,披星戴月回到家中,脚似乎像灌了铅样重。经过两年组织的培养和基层一线沉淀锻炼,通过组织考察和换届选举,我于2021年1月顺利当选中共邦海村党支部书记,于2月当选为蚂蚁堆乡邦海村委会主任。
连 接
其实作为一名90后的村支书,自己并不觉得自己有哪方面的优势,更多的就是充当家乡和外面世界的一个媒介,将新的想法、新的理念和好的资源想方设法与邦海村连接,因地制宜,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价 值
记得我小的时候,读书条件还是特别艰苦的。小学四年级就要住校,没有食堂,得自己做饭。每人一个小灶台,一周的伙食是自己周末从家里背来,下课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做饭,小朋友们挤在一个空间里,烟熏火燎睁不开眼睛。因为自己是吃苦过来的,所以长大后就一直想着为家乡做些什么。现在有党的好政策,村民共同努力,孩子们有干净卫生的食堂,供应营养餐,饭后可以看看书、打打篮球丰富课余生活,就觉得自己在工作中的熬辛苦夜都是值得的,这也正是我所寻求的价值所在。
邦海村是我梦开始的地方,工作这几年我参与也见证小时候走过的一条条泥巴路变成了硬化路面,路旁边栽满绿植;我见证了小时候邦海村变成了生态宜居的美丽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现在邦海村修起了大桥,修建了30余公里产业路;落地两家茶叶初制所,直接带动100余户500余人农户增收。我们从过去的“穷脏差”,变成现在的“绿富美”,未来的路,道阻且长,但我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邦海群众的团结奋斗下,邦海村的致富路一定会越来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