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堆,古名“驿亭”,本为驿站亭台之意。旧时属缅甸由临沧通往大理、昆明、拉萨等地的茶马古道,因马帮常在此歇宿堆放货物,故称为“马驿堆”。后因与“蚂蚁”读音相近,故而演变成了现在的蚂蚁堆。
今年来,蚂蚁堆乡坚持党建引领,以蚂蚁堆村为试点,在“支部+、人才+、资源+”上下功夫,着力推动产业发展组织化、现代农民专业化、农特产品品牌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推动“支部+”,实现产业发展组织化
蚂蚁堆乡采用“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以入股、资产租赁等方式进行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投资,建立了以企业为主要营运人,村集体按比例获利,合作社与农户共同参与分红的运营模式。抓住定点帮扶机遇,通过华中科技大学提供技术支持,成立了“临沧驿亭好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电商销售。同时,在华中科技大学建立了线下的蚂蚁堆产品专营门店,为全乡农特产品的销售建立了规范化售卖渠道,实现了将分散的小农自行对接销售到以村集体有组织的集约化经营;以“支部+合作社+企业”,引进临沧燕语茶叶公司运营蚂蚁堆村茶厂,每年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6万元;深入推进“支部+支部”,蚂蚁堆村、邦谷、邦海、一水、马峰腰、小河边等5个村联合投资农业示范区项目,每年每村可获得村级集体经济2.5万元。
培育“人才+”,提升现代农民专业化
蚂蚁堆乡强化“属地+院校+企业”人才培育机制,抢抓“派一人、包一村、抓一业”“3+N”专家人才帮扶基层助推发展行动机遇,注重“引、育、培、用”,助力人才、技术“双提升”。成立蚂蚁堆村“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站”,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学术专家、企业高管、学生团队来村开展技术指导、网络直播、电商运营等专项工作推进及培训;设立本土人才培育项目,选拔部分有发展潜力的农户,结合实施“乡村CEO”培养计划,结对人才工作站,确定2名乡村职业经理人重点培养对象,培养一批致富带富能力强的示范户,不断壮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三农”人才队伍;健全“四会联席”制度,畅通村“两委”、驻村工作队集体议事机制,引进华中科技大学专家团队和市、区、乡农旅专家人才18人,充分调动驻村工作队和“3+N”专家人才全面参与村庄建设工作,全力抓好“三链”工作法和“432”工作法的贯彻落实,每名选派干部包一组、盯十户,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先后获评云南省“规范化建设党支部”、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云南省“森林村庄”、临沧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挖掘“资源+”,实现农特产品品牌化
蚂蚁堆乡为打造“蚂蚁系列”品牌、推动“土特产”实体化、品牌化,加强“村+校+企”合作,引入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企业“无土立体栽培技术”,建设“云雾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草莓、蔬菜等近郊生态果蔬亲子采摘农旅品牌。依托“驿亭好物”电商平台,陆续推出了“驿亭百花蜂蜜”“驿亭老树茶”等农特产品品牌;引进专业运营公司打造出蚂蚁白茶、蚂蚁红茶、蚂蚁生普、蚂蚁咖啡等系列产品,进驻华中科技大学开设直营店,实现“土特产”走出去、进学校、上餐桌,逐步扩大蚂蚁堆品牌知名度。推进“资源+技术+产业”、“高校+企业+地方”合作,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和临沧燕语茶叶科技有限公司,全面开展茶产业科技创新,着力打造高品质、多元化、功能性强的系列纯净云茶品牌。实行“资源+项目”产业布局,依托古驿站大牲畜交易市场延续,积极争取沪滇协作项目资金1500万,建设面向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国际“活牲畜”交易中心,形成接一带二接二连三的产业良性发展格局,带动全乡畜牧养殖及衍生行业发展壮大。
下步,蚂蚁堆乡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统筹力、组织力、服务力,按照“布局示范”、“加速推进”、“全面提升”要求,重点推动“一带、三片、十四板块”的“1314”产业经济区建设。“⼀带”即澜沧江党建示范带,“三片”即蚂蚁堆小集镇核心商业片区、南汀河河东与河西经济发展片区,“十四板块”即14个行政村“一村一品”产业布局板块,不断推动一二三产创新融合,提升全乡吸引力和竞争力,让“古驿道”蝶变“新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