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茶陶之渊源
“茶陶”是指饮茶事茶奉茶所用的陶瓷茶器具。茶陶主要包括了煮茶器、冲泡器、品饮器、辅茶器四大类,陶瓷所制的茶炉、茶釜、茶碾、水注、烤茶罐、茶壶、茶碗、茶盏、茶杯、茶盘、茶托、茶碟、茶则等皆属于茶陶的品类。茶陶源自中国,而盛于日本。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在“四之器”一章中,对饮茶所用的陶瓷器具进行了专门描述。而后蔡襄的《茶录》、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以及明清《茶谱》《茶史》等对茶陶的叙述则更为充分。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瓷器的故乡,陶器烧造的历史更是超过一万年。云南是世界上古茶树保存最多的地区,被誉为“古茶树王国”。临沧野生古茶树和栽培型古茶树资源丰富,野生茶树面积4万多亩,栽培型古茶园11万亩。冰岛、昔归更是名闻遐迩。凤庆“锦绣茶尊”树龄已有3200年,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临沧是公认的“古茶之都”。
临沧各类陶土资源丰富,博尚高岭土的品位和储量居亚洲第一。耿马石佛洞遗址、邦东乡新地梁子遗址、昔归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陶罐和陶盏、陶碗,为研究临沧茶陶的起源提供了有力证据。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的傣族妇女们,至今仍以流行于新石器时代的“慢轮堆烧”古老制陶技艺制作水罐、烤茶罐、茶碗等。博尚大芋地墓葬和碗窑村古龙窑遗址出土的古代陶瓷器残件,显现着中原茶陶文化在临沧的落地生根。自明代以来,临翔区博尚镇碗窑村从未间断过茶炉、茶罐、茶壶、茶碗等茶器具的制作。自古以来,临沧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从没有和茶陶分离过。
临沧茶陶之内涵
茶陶文化,是由茶陶以及围绕茶陶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观念而构成的整体文化系统。总体上讲,茶陶文化包含了茶陶历史文化、茶陶工艺文化、茶陶器用文化、茶陶礼仪文化、茶陶传播交流五个方面。其文化构成的本质是“茶为陶之体,陶为茶之用;茶为陶之性,陶为茶之相”,这亦是“茶陶”作为中国陶瓷文化观念中的一个独立类型而存在的价值和依据。

临沧丰富而独特的茶文化、陶瓷文化、民族文化、地方文化资源构成了临沧茶陶文化的主体和唯一性。临沧茶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和陶瓷文化交融创新的典型代表,它既是探明中华茶陶文化滥觞的关键,也是阐释茶陶文化从民间民俗文化上升为中国传统文人文化历程的重要内容。
古代临沧各族人民在劳动生活中发现了野生茶树的效用价值,食茶饮茶,长期与茶相伴。尽管这种自然自觉的茶生活尚属于人和茶的物质需要范畴,但不可否认,茶陶文化的意识早已伴随并浸润在临沧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之中。茶树崇拜、茶王祭祀、武侯遗种、拜窑神、祭火神等,这些丰富而独特的茶陶礼仪、茶陶习俗,本身就构成了临沧茶陶文化的内核。
临沧茶陶之价值
一方面,2021年临沧市茶叶产量15.4万吨,约占全国的5%,是全国的产茶大市、全国最大的红茶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普洱茶原料基地,茶产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2021年,全市茶园种植综合产值258亿元,140万茶农人均茶叶收入4121元。临沧市政府明确提出,将重点培育五百亿级茶叶产业,力争茶叶产业综合产值5年翻番。
另一方面,自2013年临翔区碗窑陶器制作技艺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来,现有各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16人,制陶艺人120余名,以陶瓷文化为特色、打造文旅融合滇西最美村落的计划持续进行。

当前,云南大学对口支持博尚陶瓷产业创新发展正在进行。挖掘、整理、发展“临沧茶陶”文化,就是集成创新,整合优势,用活临沧茶业资源,用好临沧陶瓷资源的关键举措。尽管博尚陶瓷还处在“小散弱”的状态,我们仍然相信,按照“打造临沧茶陶文产品牌,推进滇西区域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融通临沧茶文化和陶瓷文化,激活“临沧茶陶”文化当代价值,必将成为新时代临沧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新成果、新亮点。(吴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