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一荤一素一菇”正悄悄引领着以“吃得营养健康”为目标的“膳食革命”,一菇指的就是食用菌,除了一些平价的食用菌,像姬松茸、赤松茸等高端食材,却还很少出现在寻常百姓家。博尚镇紧抓市场缺口,立足于自身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绿色生态的物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培育种植产业。近日,临翔区首家菌种厂——博尚镇众瀛菌种厂一期项目竣工,并成功开机试运行。
2020年3月,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上海崇明区相关部门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在勐托村开工建设菌种厂。按照“党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博尚镇众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上海菇林源菌业共同合作,计划投资1100万元,建设生产厂房、办公用房、烘干车间、冷库及仓库等。目前项目一期已建设好标准化菌种厂房2700平方米,办公用房200平方米,预计每年可批量生产食用菌菌棒60万包以上。
随着设备启动开关被按下,厂房中生产菌棒的流水线作业设备迅速运转起来,从投料,到装袋,再到装筐,一个个菌棒经传送带被码放的整整齐齐,再经高温消毒后摆放到低温缓冲间等待接种。
“现在菌棒生产设备操作很方便,也安全,有上海来的师傅手把手的指导,我们的员工经过培训,很快就能上手操作了。”从生产厂房到培育间,菌种厂负责人纪德寿边走边介绍:“这边就是无菌接种室,菌棒接种后50天左右即可出售培育,目前可辐射到勐托片区和博尚片区的菌农,以后需求量上去了,我们完全有能力供给临沧的各个县区!合作社定时组织集中培训,学技术都是免费的,平时农事较少时,菌农随时都可以来厂里参观学习食用菌栽培管理方法。”
据了解,在各级党支部的协调组织下,合作社选择全镇各村积极肯干能吃苦的农户优先培训发展菌业,使其能学到技术、见到收益、提高收入,进而发挥连带效应,带动周边农户,进一步扩大食用菌种植范围和规模。图片
经研究对比,菌种厂优先试种赤松茸,这种食用菌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生长周期短、易栽培、产量高、效益好。菌农按规范培育1个月后就可以采收。销售可由合作社负责,除了本市区的需求外,合作社还跟上海崇明区达成了订单协议,按目前市场行情和平地栽培方式看,每年亩产三千斤以上,每亩地菌农年纯收入至少可增加2万元。
博尚镇坚持生态良性循环的农业运作模式,利用本地秸秆回收中心生产的油菜、玉米等农作物的秸秆废料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基料,待蘑菇成熟采收后,再把废弃的菌棒加工成饲料或有机肥用于种养殖业,最终建立一条循环发展、绿色有机的食用菌生态产业链,不仅减少动植物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带动畜牧业和种植业发展,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行业之一。
多年来,博尚镇一直发挥着农业强镇的引领作用。下一步,博尚镇将加快菌种厂二期工程建设,增加赤松茸等食用菌鲜品和干货的加工渠道,提高产品质量,并积极发掘食用菌的多种食用加工方式,提升其附加值,让山里的小蘑菇做出大产业,走进千家万户,推进乡村振兴,真正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