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2018年,博尚镇便依托红色革命历史资源,培养了一支由镇机关党团员组成的青年红色宣讲团,队伍中大部分是九零后。三年以来,他们为省、市、区近千家单位义务服务,共接待两万余人次。

“明天上午9:00有某某单位135人,下午2:00有某某学校115人,来体验‘红色套餐’。服务保障方案如下,请涉及人员提前准备……”在“红色套餐服务保障”微信群中,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消息。不管是炎炎烈日还是刮风下雨,或者节假日休息期间,只要群里有任务通知,统筹协调后,他们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地点,提前打扫好卫生,调试好话筒和音响等,摆好桌椅板凳……
95年出生的拉祜族姑娘铁潇滢说:“现在博尚镇已经成为了各级单位、企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我们平时在做好‘红色套餐’的协调服务工作外,还要保证本职工作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有时一天早、中、晚都排满了,一天下来,我们的宣讲员嗓子哑了,腿站酸了是经常的。”在博尚,她不仅要统筹协调好‘红色套餐’保障服务工作,同时还担任博尚镇党建办负责人。
而这样的辛苦是值得的,前来参观学习的临沧边境管理支队马台执勤点的姬生瑞动情的说:“博尚镇的‘红色套餐’做的太好太到位了!这不是单向的党史知识灌输,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恢弘厚重的百年党史变得具体可感。
为了这份认可,队伍里最年轻的服务保障人员——博尚镇党政办副主任陈晓宁,做足了苦功:“想要把感情融入到台词里又要控制好情绪,刚开始时很难,每次读到先烈坚定革命信念而无惧死亡的情形总是热泪盈眶。”舞台后,这位佤族姑娘说,“但他们的精神又激励着我做好宣讲,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故事!”
为了让红色革命历史传播的更广更远,在宣讲陈觉、赵云霄革命伉俪等红色故事的同时,博尚青年红色宣讲团深入挖掘本地的红色历史,结合本地李国文烈士的故事,创作出了《为了母亲的心愿》和《娘很想你,但娘坚决不哭》等红色教育视频。此外,博尚镇通过开展一系列解说员技能比拼等活动,提升团队业务能力,业余时间,成员们在宿舍甚至在路灯下拿着讲解稿背诵练习,手中的稿子改了又改,字斟句酌,渐渐翻成了只有自己才能看懂的“密码本”。
博尚镇作为“双拥教育阵地”,在职的退转军人也参与到“红色套餐”的保障中来。博尚镇综合执法大队长张志举,曾在服役期间荣获二等功,在“红色套餐”的保障中又担任礼仪兵。退伍不褪色,他把在部队中培养的军规军姿也融入到了红色宣讲服务中来,穿上军装,就扛起了责任,肩负起了保障任务。
青年宣讲团队员之间各有分工,又紧密配合,主持人、解说员、车辆引导员、秩序维持员、门卫疏导员等等,他们怀揣一颗红心、一腔热血,为传播红色文化,宣传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每一场、每一遍解说,都精心准备。
“分享交流‘红色套餐’的都是机关单位中年轻优秀的青年骨干,有年轻人的视角和生动鲜活的语言,他们的讲述让我备受鼓舞,给我上了深刻又生动的一课。”在听完讲解后,临翔区凤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李全东带队向全体保障服务人员鼓掌致谢。
随着博尚镇青年红色宣讲团口碑的建立,博尚镇先后收到了临沧市土肥站党支部、临沧市农机推广站、临翔区消防救援大队等多家单位的锦旗。2020年博尚镇团委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021年5月,团区委授予宣讲团“临翔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目前,越来越多的单位、个人慕名而来体验“红色套餐”,这支青年红色宣讲队伍正继续着高质量的红色宣讲服务,以红色之光照亮青年的奋进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