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临沧总人口的14.97%,针对老龄人口比重逐渐增长的现状,我市坚持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高效协同,着力构建“一市一机构、一县一中心、一乡一阵地、一村一场所”的养老服务格局,投入资金5.6亿元,在建及建成养老机构(设施)248个,投入使用养老机构50个,为全市老年人提供了集中供养必要的机构和场所,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服务质量提升,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需求,让全市老年人在安逸的晚年收获参与感和尊重感,度过健康与精神双重幸福的晚年生活。
养老服务基础实
临翔区忙畔街道玉龙社区有三个“最”——全省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小区、临沧市居住人口最多的小区、全市流动人口最密集的小区,玉龙社区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融合式养老服务体系,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
玉龙社区充分发挥老年党员在社区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氛围,在党支部的引领下成立功能型老年党支部和银发志愿服务队,形成以老管老新格局。功能型老年党支部主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社区党组织的决议,引导广大社区居民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关心老年人生活,帮助老人解决实际困难,切实加强对特殊老人的关爱和服务。银发志愿服务队主要为老年人搭建互助交流平台,主动引导热心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和互帮互助,不断提升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和荣誉感,实现老年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玉龙社区是我市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我市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发展,以政策和组织保障为支撑,先后研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措施和办法。积极构建“党建+养老服务”模式,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均成立党支部,暂不具备条件的采取支部联系方式,完善机构、社区党组织建设,促进机构与党群服务中心等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在开展日常探视、定期巡访、结对帮扶活动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做好志愿服务、政策宣传,更好地开展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有质量
我市建立完善安全管理、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卫生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入院评估、应急预案管理等制度,确保机构(设施)运行规范有序。依托云南省智慧养老项目信息平台,及时更新建成和在建的养老机构、床位以及老人信息,将全市4.33万名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和5398名农村留守老人纳入系统管理。
持续开展养老机构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清除工作,推动消防审验及食品安全证办理,做好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投保申报、等级评定工作等。目前,全市已有45所养老机构完成等级评定,组织300余名养老护理员先后6次参加省级组织的养护培训,参加全省护理技能大赛并荣获团体三等奖,在市社会福利院成立全市首个老年照护实习基地。
率先在临沧市朋阳颐养院、临翔区中心敬老院及玉龙社区等机构和社区开设老年大学分校及活动点,每周开展符合老年人身心特点、适应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知识讲座、唱歌、书法等灵活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和意愿开展种菜、种花、编织等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养老服务多元化
我市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养老需求。
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的基本服务。在积极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的同时,不断加强关爱服务,切实让每一位老年人享受到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和党委、政府的关爱。目前,全市每年发放高龄老人保健(长寿)补助2500万元;将符合条件的57530名老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落实了7862名特困人员供养政策,实现应保尽保。
构建社区“嵌入式”的为老服务。在凤庆县东城社区、锦凤社区、玉龙社区等开展“嵌入式”养老服务,努力打造智慧养老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洁、助浴、助餐等“10助”服务、为全面建成“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打下坚实基础。
构建机构“兜底保障”服务。全市有42个供养机构专门开展特困人员兜底保障服务,使有入住意愿的特困人员100%纳入机构供养。着力打造每个县(区)1所县级专业照护机构,提升护理型床位占比、开展乡(镇)敬老院提质和消防改造。在做好兜底保障的前提下,将剩余床位向高龄、失能半失能和失智的刚需老年人开放,有偿提供集中照护服务,进一步加大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服务需求。目前,全市有4个城市福利机构、8个敬老院和8个居家养老中心已开展社会化改革试点;市社会福利院、凤庆县勐佑镇敬老院等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取得初步成效;临翔区夕阳红托养中心、云县漫湾回营新村为社会力量进入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补充。
构建“医养结合”的融合服务。积极落实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服务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全市投入使用的养老机构按照就近就便、互利互惠的原则100%与医院签订医养合作协议,畅通就诊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