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夏末秋初,怀揣对乡村生活和农村工作的美好憧憬,我踏上了担任石房村杨家寨“自然村长”的新征程。
驻村第一天,天刚蒙蒙亮,村支书带我走访了杨家寨部分农户,查看了村组地质灾害点和活动场所情况。村支书介绍,受益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村里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打通农村基层治理“最后一米”成为当前农村工作重点之一。

近距离接触杨家寨的人和事后,我脑海中浮现几个问题:如何开启新旅程?怎样融入村民?村民对我这个新任“自然村长”有何期盼和要求?此刻,深感责任重大。
午后,我带着问题找到了村支书。商议后村支书提议就从最简单的周五洁净日开始,组织开展一次集体大扫除活动。活动通知发出后,杨家寨党员积极响应,带头示范,有力出力、有工具出工具,带领村民清理村寨环境卫生。活动现场,大家热情高涨、分工明确,众多家庭一家老小齐上阵,有的清扫道路、有的清掏河道、有的清运垃圾,力求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村民杨大爹表示:“全寨都非常支持大扫除活动,村寨干净了,干完农活后回家休息也更舒适。”

石房村党总支书记王玉升说道,人居环境整治既是一场生态革命,更是一次乡风文明的重塑。近年来,石房村党总支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将其作为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做法的重要抓手,发挥基层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发动村民参与,全力抓好基层治理,以村寨的“整洁干净”彰显民风的“文明淳朴、团结和美”。
驻村快满一个月了。随着不断走访、入户,我对杨家寨村情有了更深入了解。杨家寨共有 92 户、358 人,在凤翔街道辖区内属人口较多、面积较广的村民小组,村民多以大棚蔬菜种植、采卖松香或外出务工为生,增收致富、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医疗养老仍是当前杨家寨面临的主要问题。

期间,我走访看望了“一老一小”、残疾人员等特殊群体,重点了解了他们的健康状况、精神状态、卫生状况、居住环境、关爱服务需求等。一位肢体残疾的大爹的话让我印象深刻:“我平时只能做些轻巧农活,挣不了多少钱,无法为家庭贡献收入。感谢党和国家对我们这类群体的关心帮助,每月有补助,医生能上门服务,村里也常来看望,生活越来越好,日子更有盼头了”,这也让我对我的驻村工作有了更多的“盼头”。
作为自然村长,要扫除村庄内“看得见的垃圾”,更要清理“看不见的污渍”,从内到外焕发村庄新风貌。我暗下决心,接下来的驻村生活一定会脚踏实地,以11项工作清单为指引,用脚步丈量村庄,尽快熟悉村情民情,实实在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以行动、责任和担当为杨家寨村民呈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