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建军97周年,为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多彩凤翔开设特别专栏,向"最可爱的人"致敬,让我们走近他们,一起了解他们的故事。
他曾是保家卫国的军人,也是村里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更是扎根乡村的基层工作者。他就是临翔区凤翔街道竹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李家改。从退役军人到村党支部书记,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誓言,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诗篇。
1996年12月,李家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入伍,成为一名军人。2001年12月退役后,他义无反顾的回到了家乡。
2004年,李家改当选为竹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当时村党支部成员全是初中以下学历,文化基础薄弱,于是他带头参加临翔区农业农村局农广校开办的函授学习。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多名党支部成员取得了中专以上学历,12名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党员也脱颖而出。村上还办起了村民科技学习中心,为村民提供农业科技知识和市场需求信息,及时掌握先进农业技术和资源。在提高党组织自身建设水平的同时,李家改也和村干部走村串户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群众最期盼什么、最急需什么,最终达成大力发展林果和畜牧业的共识。
在脱贫攻坚期间,李家改带领村“两委”一班人马立足村情,持续提升党支部自身建设,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抓实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认真开展动态调整管理工作,做到不漏一户一人,应识尽识、应纳尽纳;聚焦住房风险,做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使全村77户C、D级农危房得到消除;聚焦收入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针对12户风险户,采取扶志、扶智、扶贫相结合,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确保在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李家改(左一)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短平快”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是必然选择。竹蓬村充分利用生态良好、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等条件,发展樱桃采摘园、无刺黄泡采摘园、露天蔬菜等特色产业,通过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为改变村民放养“长寿猪”的习惯,李家改和村干部带头采取“综合饲料+改厩”的科学饲养方法,组织村民参观学习,在90%以上的养猪户中推广新式饲养方法,部分人还成为养猪大户。
近年来,竹蓬村实现了传统种养殖业和“短平快”产业共同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目前,全村蔬菜、茶叶、核桃、板栗等主要经济作物实现总产值258万元,带动农户215户,增收136万元,人均增收1581.39元;鸡、猪、牛、羊等畜牧业总产值192万元;种植核桃、板栗、香樱、樱桃、桃子等4500亩,年产值收入6.75 万元;2018年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7743 万元,2023更是达到了11.13万元,2023年人均纯收入达19824元。竹蓬村有了看得到、摸得着的改变,群众感受到了老有所养、困有所帮、穷有所扶、残有所助,空前凝聚民心、聚集民力,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意识日益增强。
从退役军人到担起村党支部书记这一重任,李家改一干就是20年。20年间,他扎根于这片热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力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