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竹林,风光如画。走进南汀河畔峰峦秀美的中山村,站在溪水与房舍旁,随处可见翠竹随风摇曳。串串笑声在冬日山寨格外动听,循着笑声过去,葱绿茂密的竹林环抱着一座壮观的圆型竹艺馆,停车场上挤满了各色轿车,馆外编织场上编织竹艺品的篾匠们与围观拍照体验编织的游客交谈热烈,馆内展销大厅上,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在争相观赏购买小巧玲珑的各类竹艺品,让人惊叹这闭塞山寨人气旺了,丰富的竹资源“活”了,中山村竹加工产业迎来了充满希望的春天。
大山中的中山村是临翔区凤翔街道办事处的一个城郊村委会,有10个自然村582户2419人。中山村竹类资源丰富,有上百年的竹编历史,竹编文化悠久,是临翔区有名的竹编村。随着时代变迁,中山村编织的生产生活竹制品已淡出人们视线。村民只能靠种包谷过着穷日子。由于交通闭塞,中山为临翔区重点贫困村之一。
近年来,中山村以“党建扶贫双推进”为抓手,进一步突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支部引领、党员示范、产业增收、一村一品”的模式,在探索实施乡村振兴中闯出一条产业扶贫路子来。对30户132名贫困人员集中安置,建成大银铺易地搬迁安置点,完善安置点水、电、路、广播电视、健康服务、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坚持绿色发展,做好“旅游休闲体验”文章,在中山线沿线种植大树茶、树头菜、山胡椒、竹子、花卉,重点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围绕大银铺水库风光,在水库周边重点发展果桑、板栗、木瓜、火镰菜等采摘观光为一体的体验林业,吸引市民到中山村休闲采摘体验观光。依托中山村竹资源丰富,传统竹编技艺久远,农村剩余劳力充足的优势,引进四川省青神县云华竹旅竹编有限公司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打造竹编非遗特色旅游村,整合企业投资200万元,村集体投入18亩土地折价120万元,在大银铺安置点合建了集竹编工艺展示,竹文化传承,竹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竹艺馆。共同创建临沧勇禾中山竹文化有限公司,负责运营销售,按投资持有固定资产股比例进行年分红,村集体采取年底一事一议使用分红资金,用于参与竹编社员分红。成立竹编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达576人,发展竹子1000余亩,由四川竹编非遗传承人为合作社社员开展编织技艺培训,既学知识又言教身传,使全村从事竹编艺人从200人发展到458人,采取家庭式生产方式从事竹编生产,产品由合作社统一集中到公司集中销售。合作社负责订单生产竹编产品,将申请到的8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注入公司,带动全村226户贫困户每年按本金10%获得固定收益。确保资源变资产,贫困户有稳定收益。竹产品统一销售,年分红有收入,极大地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大银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0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竹编产业,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合作社社员,贫困户今年底预计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公司开展系列竹编体验,竹艺大赛,竹宴美食,发展“旅游+扶贫”特色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创业就业400余人,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