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临沧市临翔区人民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乡镇信息专栏  >  凤翔街道  >  工作动态  >  正文


贫困户圆了致富梦


来源:系统管理员 时间:2019年01月04日 14:37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陈和高,今年53岁,家住临翔区凤翔街道中山村石头寨,全家现有4口人,1984年高中毕业后的陈和高曾在小学代过课,外出打过工,但收入也只能维持生计,几年前父亲患病花了好多钱,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给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政府的好政策让他看到了希望,帮扶干部来到他家,给他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同他一起制定了脱贫计划,动员他家利用现有的山地,大力发展养殖土鸡及肉牛,种植草果、火镰菜等脱贫产业。

  说干就干,陈和高迅速申请了小微企业扶贫贷款5万元,无息贷款3万元,相继建起了100多平米的牛舍和60平方米的鸡舍办起了养殖场,夫妻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在农业部门精心指导下,当年养殖场就初见成效,出栏了3头牛,300多只土鸡,人均纯收入达0.32万元,他家成为该村率先脱贫摘帽的光荣户。

  自从认准了这个致富路子,陈和高夫妻俩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暴晒,总是在养殖场里奔波忙碌着,土鸡一茬一茬在茁壮成长,经济收入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给全村的贫困户依靠养殖来脱贫致富带了个好头。他家养殖产现总投入10多万元,现养殖肉牛10多头,养殖土鸡500多羽,现每年至少可出栏5头牛,600多只土鸡,年收入至少3.6万元。

  陈和高常说“人不勤劳,再好的政策也没用,政府能帮我们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剩下的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有了养殖业的支撑,他还有新的打算,他说种植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要用现有的产业来带动发展种植业。陈和高用他家的山地种植草果20亩,种植当地特有的火镰菜15亩,同时还带动其他农户共同致富种植桑树6亩。通过这几年的努力,现在他家的种植业也有好的收成,火镰菜年收入0.8万元,草果年收入1.3万元。养殖业种植业都得到了双丰收。

  陈和高表示,在今后的脱贫致富道路上他要加强学习养殖及种植的科学技术,使现有的产业做大、做强。不仅自己富起来,还要带动其他村民一道富起来,他还不断鼓励其他贫困户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要改变等、靠、要的思想。他常说“我脱贫靠的是好的政策和勤劳的双手,我对致富充满信心,未来几年我还打算购买几头种牛进行繁殖,降低养殖成本,扩大养牛规模,计划到2020年肉牛存栏率达20头,养殖土鸡1000羽以上,养殖年收入计划突破10万元以上。在种植业方面我还要培育生态、绿色,环保的产品、扩大种植面积充分利用荒坡荒地大力种植桃核、慈竹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高中毕业的陈和高在村里算得上一个有头脑的“文化人”,自小在中山村长大的他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他时常教育孩子从小努力学习,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他以身作则,让他们知道“知识改变命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在他的熏陶下,两个孩子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大女儿现考入了云南财经大学,小儿子考入了曲靖口腔医科大学,每当谈起儿女,陈和高总会感到欣慰和自豪。

  中山村属临翔区56个贫困村之一,自开展精准扶工作以来,中山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村级道路贯穿整个中山村,陈和高说:“现在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村级道路进行全面提升修缮为硬板路,大大的改善了雨季我们出行难的问题,使我们的农副产品极时得到交易。在扶贫的道路上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利用区位优势,因地制宜,我们村致富能人会层出不穷,我们中山贫困村及贫困户将早日得到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