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区凤翔街道中山村是拥有上百年竹编文化历史的村庄,中山村党总支依托2000余亩竹林种植优势,盘活竹编文化资源,建立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大力发展竹编产业和乡村旅游,现在的中山村已经成为竹编村、旅游村,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所释放的生态红利,为群众鼓起了增收的“钱袋子”。

中山村党总支依托2000余亩竹林种植优势,于2018年初拿出18亩集体土地,引进临沧勇禾中山竹文化有限公司合作投资200万元,建成集竹编工艺展示、竹文化传承、竹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竹艺馆,组建临沧市临翔区吉华竹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组织培训和质量把关,农户负责具体生产。推动竹编产品由“簸箕、背篓”等粗产品加工向“挂饰、摆件、工艺品”等精深加工跃升,有效增加了竹产品附加值。2019年,中山竹编非遗文化旅游特色村项目被《人民日报》中国民生发展论坛授予“民生示范工程”称号,2022年,全村竹编产品销售总额达105万元。通过开办企业、领办合作社,对接大市场,带动乡亲们吃上“技艺饭”,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中山村以竹编闻名,而竹编又带火了整个村子。在中山竹艺馆,既是工艺品又是生活用品的竹编,吸引游客欣赏拍照,并称赞技艺人的手艺。不少游客感叹,没想到在离城不远的地方,还有这样一个竹艺“博物馆”,假期逛上一逛,给眼睛和心灵带来了福利。在此基础上,村党总支持续放大“竹艺”名片辐射效应,把发展特色农业与绿美乡村建设相结合,拓展开发有机草莓、蔬菜采摘为主的休闲农业和民宿餐饮、亲子娱乐等新业态,近郊旅游“人气”实现再提升,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余万元。

为让“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效益”,中山村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引导,在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上下足绣花功夫,针对资金、用地等发展难题,精准施策,确保优惠政策落实落地。通过建立完善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让企业和农户在产业链中优势互补,分工合作,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广袤乡村,沉淀着丰富的农耕文化和传统技艺。临翔区通过培育一批巧匠,激活一批技艺,带火一批产业,让乡村技艺更好赋能乡村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的动能将更为强劲。
(来源:微播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