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临翔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以问题为指针的服务导向,把为人民管好城市作为“学党史、办实事”的落脚点。推动城市管理常规手段向适应时代变革、适应当前形势、适应发展需要的科技高效型手段过渡,着力打造智能城市、精品城市、联动城市,让市民得到好处、享受到便利,拥有更多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
推进数字化管理,着力打造智能城市。一是信息集成。围绕城市动态、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保障供应、城市基础设施五个核心,推进公安、交警、城管、消防、应急、气象、供排水、电力、通信资源信息的整合,建设“数字城管”应用系统,实现城市综合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构建服务市民生活的高效平台。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小组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二是高效处理。扩展城管指挥中心平台系统功能,实现“治理要素一张图、互联互通一张网、数据汇聚一个点、城市大脑一朵云、营运系统一平台、实时处理一门户”,应用智能化分析和预警预测手段,培育智慧应用生态体系,短时间把问题就地解决,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让平台与点位执法人员实时互动,实现一部手机管理全城的新局面。
推进精细化管理,着力打造精品城市。按照“整治、固化、细化”思路推进城市管理,真正做到全面具体、定性定量、职责明确、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一是以集中整治去除沉疴。采用日常巡查和定期巡查方式,通过定岗、定时、定人,有效开展责任区域内问题摸底工作,建立问题台账。集中联合执法力量对发现的问题痼疾进行大手术式的治理改造,下猛药对城区进行规范,为精细化管理打基础。开展主次干道临街店铺“十乱”治理,店外经营和占道经营整治,门头牌匾及户外广告管理、餐饮油烟污染整治、早餐店和流动摊点整治,城市管理综合整治。二是以规划引导进行固化。按照疏堵结合、和谐共享原则,合理设置经营和服务场所,合理规划停车场,划定停车位,疏导占道停放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辆,切实解决城区出行难、停车难问题;在学校、医院、大型社区周边,设置便民服务摊点群,疏导临时摊贩;引导督促临街商铺入室进院作业,解决洗车店占道经营和污水排放问题。三是以“创卫”工作为抓手细化推进。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为契机,全面推进城市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工程,强化精品意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逐步推出15条精品街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四化”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协调、统一考核验收”的原则,全面铺开推进,限期组织验收,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让城市更加亮丽迷人。
推进网格化管理,着力打造联动城市。一是做好网格划定和服务管理。对主城区实行“三级网格”划分,以社区划分15个一级网格,以城市道路、住宅小区、商圈、大片区等为单位划分71个二级网格,以院落、楼栋、单元、小片区等为单位划分525个三级网格,定网定人定责。网格员推行“一认识、二熟悉、三融入、四解决”的服务群众工作方法,开启“群众张嘴我跑腿”的服务模式,推行“居民小巷议事厅”等多项载体,真正把服务送进千家万户。二是推进三级联动管理机制。整合街道和部门力量,推进“社区吹哨、城管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三级联动机制,设置15个城管进社区工作室(站),每个点由综合执法局、交警大队、住建局、市场监管局的领导任责任人,每个单位派驻2名工作人员,在重点区域设置执法岗亭4个,将执法力量从“单兵作战”变为“联勤联动”模式,对农贸市场周边、夜市摊点、广场公园、火车站周边等地强化巡查频次,形成“社区、城管、部门”联动的良好格局。三是建立分片挂点机制。在城市管理中,采取中队负责人挂点、中队长巡线、副大队长包片机制,明确“责任田”。每个副大队长联系1-2个社区,深入社区和村居,经常性召开“堂屋会”,倾听群众呼声,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定期组建志愿服务小分队,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让群众办事更便捷,进一步将城市管理工作做细做实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