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临沧市临翔区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临翔要闻 > 正文

临翔区打好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


来源:临沧日报 作者:王一户 王进 时间:2019-08-11 点击率:

  层层压实责任    抓好源头治理

  临翔区打好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

  临翔区是全省30个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重点县(区)之一,近年来,该区采取多项措施,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抓领导,主动扛实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把责任压实到“第一责任人”身上,构建起由上到下层层有人抓、层层有人管的工作格局;领导主动抓,层层推动落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来打,各级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落实。
  宣传发动抓源头,结合脱贫攻坚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采取44名处级领导包乡包村全覆盖、66个部门包组全覆盖、1232名干部包户全覆盖以及226名驻村工作队员常态督察、新闻媒体常态播报的“三全两常”方式,把人居环境整治知识宣传到户到人,真正把不良习俗控制在源头;“四长”协同源头抓,以自然村为单位,抓好村长、理事长、路长、户长“四长”这个源头,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原则,通过村长统、理事长抓、路长管、户长护、村规民约引、乡贤群体带,扎实开展车辆不乱停、烟头不乱丢、杂物不乱放、粪土不乱堆、垃圾不乱倒、污水不乱排、摊点不乱摆、广告招牌不乱设、畜禽不乱跑、“两违”不乱建等“十不乱”治理,形成以村民为主体、村委会为主导的全民参与模式。
  万名干部回乡抓规划,围绕“小而美、小而干净、小而宜居”目标,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全区683名牵头人、1497名公职人员回乡规划,编制出683个自然村集基础设施、产业、文化、旅游和古村落保护等“多位一体”的有特色、有温度、有感情、可实施的综合性规划。规划引领分步推进,根据规划,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分步推进水、电、路、活动场所、养殖小区、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突出抓好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处理“三大”重点任务,“三三模式”推进厕所革命。目前,10个乡(镇、街道)、102个村(社区)公厕实现全覆盖;自然村建成水冲式卫生公厕591座;改造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43133座,占全区农户的79.3%。“两种方式”治理农村污水,对城市周边和乡(镇)镇区、周边村庄采取标准化处理;对山区和半山半坝村庄,采取三级生态氧化处理。乡(镇、街道)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499个自然村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生态氧化塘,实现污水治理。“三种方法”处理生活垃圾,距城区20公里以内的村寨,实行“户分类、村收集、企业统一转运、集中处理”;乡(镇)镇区及距离乡(镇)所在地5公里以内的村庄,实行“户分类、组收集、村转运、乡(镇)处理”;生活垃圾不具备外运条件的少数偏远山区,实行“源头减量、就近就地焚烧或填埋处理”。全区建成垃圾填埋、焚烧、阳光堆肥等减害化设施797个。重点抓“5类村庄”示范建设,扎实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规划建设100个“乡(镇)驻地示范村、公路沿线示范村、产业示范村、旅游示范村、特色示范村”5类各具特色的示范村,目前已建成15个示范村。
  抓长效机制,建立“六长”共治、综合执法、村庄保洁和垃圾收费、“周五全域洁净日”和“户洁净评比”、公益性岗位管理、理事会监管等六项长效机制,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提供制度保障。抓常态运管,通过实施“一月一评比,一季一督查,半年一通报,年底一考核”,促进“六项机制”落地落实,变“突击式、粗放式、运动式”治理为“常态化、精细化、规范化”治理,形成人人讲卫生、户户保整洁、村村面貌新的良好氛围。


    • 主办:临沧市临翔区人民政府
      备案序号:滇ICP备08100245号
    • 承办:临沧市临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9020048
    • 制作及维护:临沧市临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务服务热线:0883-12345
    • 滇公网安备 53090202000019号
      运行维护:临沧市临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