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细化耕地保护工作,着力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格局,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区耕地保有量60.6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有量55.49万亩,均达到国家下达的指标任务数。
该区成立领导小组并出台《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方案》,明确各乡(镇、街道)及区直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区政府和各乡(镇、街道)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明确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主要领导为耕地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耕地保护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55.5007万亩,保护2987个区块,划定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1.1658万亩。签订区级责任书10份、乡级责任书100份、村级责任书1935份。
抓好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提升耕地生产能力。按照质量标准,严把选址关、实施关、初验关,并与项目所在乡(镇)政府签订《管护协议》,确保土地整治项目发挥长期有效综合效益,切实提升耕地生产能力。自2006年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工程以来,全区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项目22个,建设规模8740.32公顷,新增耕地面积2025.05公顷,累计投资达27157.47万元,建成产业化基地232.7万亩。经整治后的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粮食单产平均增量每公顷2700公斤,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量每人1000元。已建成的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实现增收增产。
优化种植业结构,提供土地利用率。坚持“绿色、稳面、增产、增量、提效”原则,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保障市场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第一要务来抓。严格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面落实良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科技增粮措施,注重品质、调优结构、主攻单产、提高总产,实现由量增逐步转变为质增。2019年全区完成粮食种植面积35.74万亩,总产9.43万吨,其中,夏收粮食种植面积8.22万亩,总产1.03万吨;秋收粮食种植面积27.52万亩,粮食产量8.4万吨。
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以农业绿色发展为目标,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全区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40%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2个百分点,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5个等级;全区主要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2019年,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推广30.5万亩,总增加农作物产量0.4258万吨,总减少施肥量375吨,总增产节支1052.65万元,亩均增产节支34.51元;完成配方肥配方数11个,配方肥施用面积10.8万亩,施用配方肥2592吨(纯量)。围绕打造 “绿色食品牌”目标,强化农药市场监管,加大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科学用药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分区域、分作物优化集成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配套技术,实现农药减量增效,保障了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及生态环境安全。2019年全区共发生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67.98万亩次,防治81.67万亩次,防治率达120%,挽回粮经产量损失17027.79吨;全区重大病虫害发生处置率达发生面积的100%,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普及率达80%以上;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30%,农药利用率达40%,实现了农药使用量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