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导 政府引导 环境优先 结构优化
临翔区加快打造 “绿色能源牌”
临翔区立足丰富的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环境优先、结构优化,以协调推进提升电网输配电能力水平、提高电力外送比例和降低工业用电电价扩大电量消纳、带动发电企业少弃水多发电为重点,积极发展光伏太阳能发电为补充,推进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产业体系建设为突破,积极服务中国(临沧)缅甸电网互联互通为途径,推进全区能源基地、带动大产业发展,全力打造 “绿色能源牌”,为临翔跨越发展注入新动能。
制定出台培育新动能打造“绿色能源牌”实施方案,提出到今年,全区电力总装机达13.5千瓦,绿色能源产值达10.7亿元以上。到2022年,力争全区绿色能源产业规模明显扩大,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产业布局更趋合理,能源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有利于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章驮乡丙野集中光伏扶贫、“十三五”第一批村级光伏扶贫实现并网发电,110千伏忙东输变电工程、35千伏蚂蚁堆变增容改造工程等项目竣工。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农村用能柴向用电转变步伐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顺利推进。主城区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完成新老城区中压管网安装34公里并已通气使用,安装入户管道3万户。主城区充电基础设施等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开展。章驮村丙野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于2018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并于2018年6月底实现并网发电。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项目总投资18529万元,装机总容量3万千瓦,截至2019年底上网电量约5000万度。
推动用能方式转变,农村用能方式逐步向用电发展,绿色能源综合开发利用范围不断拓展,绿色能源汽车运用推广步伐加快,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350辆,其中公共汽车43辆。章驮集中式光伏、村级光伏电站实现全面并网发电,2019年全年发电量达5745万千瓦时(集中式光伏4500万千瓦时),2019年,全区完成全社会用电量达6.04亿千瓦时,增长1.65%,其中工业用电量(含自发自用)1.45亿千瓦时,负增长33.82%;商业用电量1.52亿千瓦时,增长8.33%;居民用电量1.97亿千瓦时,增长7.65%。
电网输送能力不断增强。以打造区域电力交换枢纽为目标,蚂蚁堆35千伏变电站增容技改工程、110千伏忙东输变电工程顺利完成,220千伏凤翔(昔本)输变电工程项目顺利推进。积极推动天然气推广使用。加强对推广使用天然气的宣传、统筹和指导,采取强化领导、细化措施、实施规划牵引、项目推动等措施,加快推进中缅天然气管道临沧支线建设项目。目前,全区共完成城区中压管网铺设安装约30公里,完成15个小区庭院管网铺设安装约70公里、15个小区入户安装约17000户,已通气使用小区6个约800户用户、工业用户4户、商业用户38户,现累计日用气约1550立方米,2019年预计用气量可达120万立方米。
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应用绿色能源汽车。完成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地及充电桩规划,建成新能源公共汽车集中充电站点8个,充电枪32支。 积极培育清洁能源密集型产业,提高电力消纳能力。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承接清洁载能转移产业,进一步深化推进矿电结合,培育清洁能源密集型产业,提高区内工业用电负荷和本地电力消纳能力。2019年末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户,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1%,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2.24%,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完成6.04亿千瓦时,同比增1.65%。
引导鼓励具有专用变压器供电模式的工业企业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有序放开公益性以外的发售电价格,引导鼓励全区具有专变的工业企业积极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培育壮大配售电公司,促进发、用电企业电价由用户与发电企业通过协商、市场竞价等方式自主确定,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2019年有1558户客户参与市场化交易。成交电量6616.94万千瓦时,共为客户节省电费869.87万元,其中大工业客户592.52万元,一般工商业客户277.35万元。
全力保障“绿色能源”产业发展。该区2020年共下达节能减排补贴资金64万元,强化光伏发电站管理措施,提高清洁能源效益,共下达村级光伏产业扶贫资金51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