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结对帮扶临翔区以来,两地立足“临翔所需、崇明所能”,秉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理念,持续深化沪滇劳务协作。通过用好协作资金,持续走好“对外输转”和“就地就近就业”两条路子,让老百姓外出务工有渠道、就近就业有门路,不断促进广大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一、突出“精准”,外出务工渠道多
积极发挥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龙头的产业引领、总部聚集、用工规范等优势,不断拓宽东西部劳务协作领域,进一步拓展合作方式,促进临翔区更多农村劳动力向待遇更高、环境更好、稳定性更强的岗位转移。依托劳务协作单位和人力资源机构优势,以网络招聘、直播带岗、现场招聘会等多种方式,线上线下相协同,精准做好人岗匹配,加强省外优质岗位储备,扩展外出务工群众择业选岗空间。2024年,共联合举办专场招聘会及巡回招聘会42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7万余个,开展政策咨询1.5万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2000人;兑现就业稳岗补贴47万元,促进2790名劳动力转移省外稳定就业。
二、着重“扩容”,就近就业门路广
临翔区始终把解决好就地就近就业问题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关爱‘一老一小’”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沪滇协作资金的作用,助力无法外出的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实现“家门口赚钱”,稳定增收。统筹构建“1+10+N”的新型零工就业服务体系,区、乡、村分级建立零工市场1家、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0个、家门口公共就业服务点105个,配备基层就业信息员119名,引导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下沉。2024年,零工市场共收集辖区用工企业、产业基地、建筑工地、家政餐饮等行业劳动力资源信息2万余人并建立信息库,发布558家企业岗位信息共计1万余条,促成劳动力灵活就业3598人次。2024年9月,临翔区零工市场被省人社厅认定为省级零工市场。充分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帮扶就业作用,对摸排出来的无法离乡、无业可扶的弱劳力、半劳力进行托底安置。2024年,开发了558个乡村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558人次就地就近就业,通过培育帮扶车间增加233个县域就地就近就业岗位。
三、聚焦“人才”,劳务品牌再提升
坚持“就业培养一技能”,通过“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不断推动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采取社会招录、校企合作、校校企合作等模式推进临翔籍劳动力向上海企业转移就业,同步打造“海洋装备工”劳务品牌,不断把沪滇劳务协作引向深入。2024年,通过沪滇劳务协作,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9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379人。针对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两地携手开展茶业加工技术、生态护林员、农家菜烹饪、劳务经纪人等技能培训211人次,在临翔区大文中学探索校校企合作模式,并组织7名学生到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就读。2024年,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专门开设“振华班”,22名临沧籍学子在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振华班”就读。通过携手政、校、行、企多方力量,不断提升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让群众就业增收之路越走越宽。
截至目前,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5885人,其中:省外转移就业8025人。脱贫劳动力转移19698人,其中:省外转移就业236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