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市林业科学院根据全市适宜竹林分布地点展开调查,发现位于临翔区澜沧江畔的马台乡年降雨量140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73%,全境气候高温高湿,最为适宜竹子种植,最后筛选出唐家村委会作为甜龙竹种植示范基地。5月,市林业科学院针对竹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认真组织相关人员申报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云南甜龙竹良种及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并于11月通过,由此拉开了甜龙竹由传统的粗放种养向科学高效栽培管理转变的帷幕。
为保障项目有效实施,项目组紧紧依靠基层党组织和驻村脱贫攻坚工作队,全面宣传发展甜龙竹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种植甜龙竹。2018年5月,市林业科学院在唐家村村委会的湾瑭、伙头田、忙来、唐家4个村民小组开始实施项目,经过动员有97户农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愿意参与推广基地建设,开发示范推广基地250亩,扶持提质增效1000亩。从2018年7月至今,科学院开展技术培训12次,培训群众1580人次。示范基地每亩补助良种苗33棵,提质增效每亩补助良种苗16棵,共发放高效有基肥53吨,帮助修建产业路6公里
目前,全乡适宜甜龙竹种植的有12个村民小组, 2020年示范区新增种植面积1700亩, 种植总面积达6900亩, 预计产值达620万元。受甜龙竹种植项目示范效应, 示范区还吸引了更多农户参与, 2020年新增26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发展甜龙竹产业, 带动新修产业路4公里。近日,省林业和草原局对云南甜龙竹良种及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进行验收并顺利通过。
市林业科学院副院长万晓丽介绍,按要求种植的甜龙竹4年后可进入丰产期,按每亩种植33丛,每丛每年产量15至25公斤计算,亩产量可达到近500公斤,再加上示范区竹笋具有上市早的优势,上市期由传统的6至7月提前到4至5月,亩产值可达2450至3150元,甜竹笋产业助农增收成效明显。 唐家村党支书、村委会主任刘云荣说:“我们村种植甜龙竹最早最多的几家去年收入均达到10万元,收入达到5万元的也有10多户,达到2万元以上的农户就比较普遍了。重量最大的竹笋一桩就有5公斤重,售价可达100元。” 村民魏小宏种了20亩甜龙竹,去年收入3万元,今年他还打算增加10亩种植面积。驻村工作队长沈虹说:“6年前的唐家村还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达34.8%。通过发展甜龙竹产业,2019年末全村经济总收入4353.7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233元,比上年度增长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