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圈内乡党委、政府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高位推动,主动作为,统筹各方力量,采取四项工作措施,做到联防联控,严防死守,有效保障辖区群众身体健康。疫情防控阻击战成效显著。
一、乡党委牵头研究部署,切实提高政治站位
根据区委区政府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指挥部办公室统一部署,乡党委第一时间召开党政班子联席会议作专题研究,立即成立圈内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及指挥部,制定印发了《圈内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组建综合协调组、检测工作组、返乡人员排查工作组、医疗救治组、消毒消杀工作组、信息报送及宣传组、后勤保障组、舆情监管组等8个专项工作组,每个专项工作组均由乡党政班子成员任组长、站所负责人任副组长,乡村干部为成员。每个专项工作组具体工作职责、任务、措施都作了细化,确保全乡整个疫情防控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
二、党政班子成员带头,建强乡村组三级防控网络
按照上级要求,乡党委政府于1月24日率先在斗阁大岔路设立检测点,对过往车辆及人员进行排查登记信息,逐一测量体温。为充实排查人员力量,乡党委果断决策,要求休假全体班子成员1月26日全部返回工作岗位,其他乡村干部1月28日前全部返回岗位,为整个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充足的人员保障。随着防控工作任务需要,及时将斗阁大岔路检测点前移至景临桥头,并在坝胡村大团山增设了检测点,及时在两个检测点分别成立临时党支部,其中景临桥检测点临时党支部由33名党员组成,大团山检测点临时党支部由21名党员组成,使党旗时刻在疫情防控最前线高高飘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最前线体现。
各村由党总支(支部)书记、村主任牵头负责,发动村两委成员、小组长、党员、人大代表等力量,及时组建护村(组)队,全乡共组建护村队11支128人,护组队188支502人。
三、全方位多渠道宣传,确保宣传工作覆盖
在区级下发《疫情防控致群众一封信》宣传录音基础上,乡党委政府自行录制《疫情防控公告》《正确佩戴口罩指南》《公众如何预防指南》3个宣传音频,购置移动U盘40个,将宣传录音拷贝下发各村、组,通过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大喇叭、音响、宣传车等载体进行循环播放,要求村民小组活动场所每天播放不少于3次。
在车站、农贸市场、主要街道、村民小组活动室等场所广泛粘贴省、市、区印发的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类公告、通告共1000余份,设置暂停集市交易活动告示栏8块;发放《致广大人民群众一封信》7600余份。组织乡机关干部采取打电话方式向挂钩帮扶农户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和知识,动员农户提升人居环境。由护村(组)队及时向全体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发动村民群防群治;通过“圈内直通车”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等渠道,广泛转发疫情预防知识及相关公告,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全体村民,不传谣、不信谣、不造谣。为参与疫情防控人员发放云岭先锋袖标160个、护村(组)队袖标422个、发放云岭先锋志愿服务队队旗13面。
截至2月5日,6条街子已暂停集中交易活动12场,计划近期内举办红喜事34户村民全部推迟或取消举办,其中乡机关干部李学英同志主动取消婚礼提前返岗事迹被省、市相关媒体转载报道。4户丧事按规定简办,有效杜绝人员聚集。
四、筑牢联防联控网,坚决做到严防死守
一是严防疫情人员输入。乡党委统筹派出所、交警中队、交通运输局等部门人员,分三班倒,每班由1名党政班子成员任组长,分别在景临桥和大团山检测点进行24小时轮流执守,做好过往车辆及人员信息登记及体温监测 截至2月5日,两个检测点核查登记车辆5075辆,登记人员信息及体温9971人,劝返车辆502辆,劝返人员651人。护村(组)队对近期进入村组人员进行全面排查登记,全乡共排查出外来返乡人员1854名。组织村民开展全面消毒消杀,累计消毒消杀街道305.6公里,农贸市场、学校、卫生室、村组活动场所及公共区域250.8万平方米。在进入村组主要路口设置检测点17个,由271名护村(组)队员负责轮流值守,全面劝返外来人员及车辆,有效阻断病毒传播。
二是做好疫区返乡人员监测服务工作。对排查出近期从湖北省(武汉)疫区返乡人员,落实“一对一”跟踪监测保障制度,签订疫情防控承诺书,落实包保责任人,安排居家隔离观察。安排专门医务人员每天监测体温,实现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乡党政主要领导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做好安抚工作。
三是建立滞留辖区人员定点住宿制度。对非疫区外来滞留区人员,安排至指定宾馆住宿,目前,安置入住市外入临人员1名。
圈内乡通过落实四项措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显著成效,各项防控工作正有序开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