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畔街道全面强化党建引领作用,着力提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三个组织化”水平,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三个举措”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一是积极申报项目支持发展产业,逐步构建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二是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绿色长效产业”,构建起长效增收产业体系。三是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增收产业。在每个村组建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化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的基础上,引入龙头企业带动,推动产业发展专业化,实现产、供、销无缝对接。
“两个强化”提高就业扶贫组织化程度。一是强化内生动力。开展好“三讲三评”、“讲实话、说变化、感党恩、谋幸福”教育实践活动,激励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组织搬迁群众开展文明新风培训,推动搬迁群众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转变生活方式,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二是强化技能培训。依托职业学校、实训基地、街道校等资源,开展技能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将培训与转移就业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为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的贫困人口精准找岗、引岗、送岗到户到人。
“两个全覆盖”提高易地搬迁组织化程度。一是易地扶贫搬迁点党组织全覆盖。根据扶贫搬迁安置点原有行政区划、人口规模和管理需要,共科学合理设置1村民小组(丙简村小铺子村民小组);并及时对8个搬迁点的党员数进行排查,结合实际情况,成立2个党小组。二是易地扶贫搬迁点活动场所全覆盖。安置点党组织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党组织活动,组织群众培训实用技能,免费开放活动场所为群众文娱活动提供便利。同时,注重发挥党建带群建作用,发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引导群众开展村容村貌、文明新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