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摸清辖区内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确定本地公共卫生服务拟解决优先领域、重点干预人群及影响因素,为全区慢性病综合防控提供决策依据。区卫生健康局牵头相关部门开展了社区诊断工作,采用资料收集和专项调查的方法,分别对辖区基本情况、疾病谱特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慢性病危险因素和辖区慢性病支持性环境(包括政策、人员、机构职责)等开展了调查,摸清辖区内人口、社会、经济、政策与环境等基本情况;掌握辖区内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死亡及危险因素流行情况;掌握辖区内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的状况;确定辖区内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确定辖区内需要优先解决的居民健康问题、干预重点人群、优先策略、行动措施和评价标准;为我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和防控效果评价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6个,其中,区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4个(综合医院1个、中医医院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民营医院5所,个体诊所(医务室)83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中心卫生院3个),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104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322人(含民营、编外),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81人,注册护士1253人,药剂人员66人,检验人员47人,影像人员36人,其他卫技人员292人。共有编制879人,实有人员897人,其中卫生专技人员780人(高级职称108人,中级174人,初级498人)。乡村医生313人。共有编制床位1745张,实际开放床位数1656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5.1张。202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原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2项和新划入项目19项。其中,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卫生监督协管、中医药健康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预防接种、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等12项;新划入项目包括地方病防治、职业病防治、重大疾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人禽流感及 SARS防控项目管理、鼠疫防治、国际卫生应急队伍运维保障管理、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基本避孕药具服务、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新生儿疾病筛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管理、地中海贫血防控项目管理、食品安全跟踪评价项目、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国家随机监督抽查项目、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管理、人口监测项目、卫生健康项目监督管理等19项。原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落实“县级统筹、分类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为主、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补充、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指导”的管理措施,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资金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办法。新划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其实施主体、管理路径和工作机制不变,按照国家、省市提供的工作规范和绩效指标,单独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绩效评价指标。
2022年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26642567.48元。临翔区基本形成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2019年肿瘤登记报告资料显示:临翔区的死亡发病比(M/I)为0.65,病理学诊断比例率(MV%)为76.31%,仅有医学证明书比例(DCO%)为0%; 2019年,临翔区累计报告肿瘤病例629例,其中男性345例,女性284例;全区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190.37/10万(男性205.07/10万,女性175.11/10万),中标率为141.18/10万(男性152.50/10万,女性133.46/10万),世标率为137.02/10万(男性149.62/10万,女性127.80 /10万),累计率0-74岁为15.05%(男性16.72%,女性13.57%);临翔区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50岁组后增加迅速,80岁组达到峰值为1056.51/10万;临翔区2019年发病率居第1位的是肺癌(37.83/10万),其次是结直肠肛门癌(18.76/10万)、甲状腺癌(17.55/10万)、胃癌(13.92/10万)、肝癌(13.92/10万)、乳腺癌(12.41/10万)、食管癌(8.78/10万)、宫颈癌(7.26/10万)、膀胱癌(6.96/10万)和前列腺癌(6.36/10万),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5.52%;居男性发病第1位的恶性肿瘤是肺癌(57.06/10万),其次是胃癌(20.21/10万)、肝癌(19.02/10万)、结直肠肛门癌(17.83/10万)、食管癌(16.05/10万)、前列腺癌(12.48/10万)、膀胱癌(10.70/10万)、口腔和咽喉癌(除外鼻咽癌)(7.13/10万)、甲状腺癌(5.35/10万)和白血病(7.21/10万),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3.19%;居女性发病第一位的是甲状腺癌(30.21/10万),其次是乳腺癌(25.28/10万)、结直肠肛门癌(19.73/10万)、肺癌(17.88/10万)、宫颈癌(14.80/10万)、卵巢癌(6.78/10万)、肝癌(8.63/10万)、胃癌(7.40/10万)、脑,神经系统癌(6.17/10万)和肾癌(4.93/10万),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0.99%;临翔区2019年死亡率居第1位的是肺癌(29.96/10万),其次是肝癌(12.27/10万)、结直肠肛门癌(12.41/10万)、食管癌(8.47/10万)、胃癌(11.80/10万)、食管癌(8.47/10万)、膀胱癌(3.93/10万)、前列腺癌(3.63/10万)、脑,神经系统癌(3.63/10万)和乳腺癌(3.63/10万),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9.12%;居男性死亡第1位的恶性肿瘤是肺癌(48.15/10万),其次是肝癌(25.26/10万)、胃癌(17.24/10万)、食管癌(15.45/10万)、结直肠肛门癌(15.45/10万)、前列腺癌(7.13/10万)、脑,神经系统癌(4.76/10万)、膀胱癌(4.16/10万)、淋巴瘤(4.16/10万)和胰腺癌(3.57/10万),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7.81%;居女性发病第一位的是肺癌(11.10/万),其次是结直肠肛门癌(9.25/10万)、肝癌(8.63/10万)、乳腺癌(6.78/10万)、子宫颈癌(6.17/10万)、胃癌(6.17/10万)、卵巢癌(4.32/10万)、肾癌(4.32/10万)、膀胱癌(3.70/10万)和胆囊癌(3.08/10万),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0.47%。
2021年死因监测结果显示:临翔区居民全人群粗死亡率638.58/10万,男性752.06/10万,女性519.95/10万;慢性病、伤害、感染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死亡率依次为468.53/10万、54.99/10万和17.79/10万,占总死亡的构成依次为83.56%、54.99%和3.17%;导致临翔区居民死亡的前五位原因依次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及中毒,分别占死亡总数的24.25%、17.59%、12.22%、10.54%和9.68%,前五位死因占死亡总数的74.27%;临翔区2017年平均期望寿命为77.43岁,其中男性74.06岁,女性80.79岁。前5位减寿的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损伤和中毒,减寿率分别为3.14‰、2.05‰、2.14‰、0.97‰、和2.39‰。
2021年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结果示,在接受调查的居民中,平均开始吸烟年龄平均为19.46岁,饮酒率为44.1%,危险饮酒率为5.5%,有害饮酒率为10.5%。蔬菜水果每人每天平均摄入量为408.62克。平均每人每天食油摄入量(植物油+动物油)为47.31克,食用油过量摄入率为78.3%。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为10.27克,食用盐过量摄入率为72.1%。被调查居民中经常锻炼率为10.2%,其中男性为13.0%,女性为8.2%;从不锻炼率为82%,其中男性为78.5%,女性为84.4%。居民的超重率为24.8%,肥胖率为11.5%。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1.7%,其中男性为24.8%,女性为19.5%;高血压患病知晓率35.4%,女性知晓率38.9%,男性31.5%;高血压患者治疗率为28.8%,女性治疗率34.1%,男性22.8%;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为9.8%,其中男性7.1%,女性12.1%。糖尿病患病率为6.4%,男性(6.3%)与女性(6.4%);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知晓率为39.0%,糖尿病治疗率为35.7%,血糖控制率为10.4%。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12.1%,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为4.2%,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为12.8%,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23.9%。膳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不足是造成我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全力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培养健康科学的行为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发展。
鉴于上述肿瘤监测、死因监测及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资料分析结果建议:加强和调整区域卫生资源配置,加大慢性病监测、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和患者管理,全面提升人群卫生服务可及性及健康水平;整合现有资源,全面落实已有公共卫生政策的实施;拟定全民健康工作规划,突出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重点地区的健康防控策略与措施。建议加快国家级慢性病示范区的创建,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慢性病的综合防控,建立完善的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服务网络体系。定期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慢性病知识及全科医生的考核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