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临沧市临翔区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

回应群众期盼 履行民生保障职责 让社会救助更有温度


来源: 作者: 时间:2023-10-24 点击率: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民族乡被云南省民政厅列为“低保、特困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试点乡,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勐角民族乡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主线,以“精准认定,高效快捷”为核心,按照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完善工作方式,确保权限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在提高救助效率和救助对象准确度的同时,有效维护了社会救助的公正性,提升了广大群众对救助工作的满意度。

强化组织领导,全面夯实试点工作根基。

勐角民族乡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成立了乡级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印发《勐角民族乡低保、特困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试点任务,落实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定期召开会议通报研究工作,充分发挥“三长联动”作用,按照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完善的方式,高标准推进试点工作。


强化宣传培训,拓宽试点工作宣传广度。


通过开展“三进”活动,强化政策宣传培训,进一步拓宽试点工作宣传广度,为推进试点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开展社会救助政策进党校活动。将惠民政策、低保、特困审核确认试点业务等纳入乡“万名党员进党校”课程,让党员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通过全乡广大党员将社会救助政策及办理流程送进千家万户。二是开展社会救助政策进培训班活动。将社会救助政策培训纳入全乡新任村组干部提升履职能力培训班,对全乡新任村、组干部进行国家社会保障政策、惠民政策、试点工作业务知识等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村、组干部的政策水平和综合业务能力。2023年以来,全乡共组织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培训2次,累计培训村组干部206人次、党员235人次。三是开展社会救助政策进村寨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册、现场宣讲和提问答疑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讲解临时救助、残疾人补贴、医疗救助、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介绍社会救助的标准、条件、申请、审核、审批等关键环节和内容,提高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和试点工作的知晓率。


优化审批流程,着力提高社会救助效率。


优化审批流程,着力提高社会救助效率。一是关口前移,实行先核对、后申请。将城乡低保、特困申请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环节“关口”前移,实行先核对、后申请。充分利用乡、村、组干部和党员的力量,对辖区农户进行全面摸排分析,精准掌握每一户的基本情况,有效提高工作人员入户核查的收入审核、家庭财产核对的准确性,避免隐瞒家庭经济状况申请享受社会救助的错保、人情保等不良现象,同时避免二次入户核查。二是全面推行掌上办理,提高低保信息化水平。为进一步优化救助对象“少跑腿”、系统“多跑路”的低保办理流程,在进行入户核查时,当面对不符合享受条件的给予现场解释答复,符合享受条件的手把手、面对面指导其通过“一部手机办事通”APP或“政府救助平台”进行申请,缩短了办理时间,省了群众跑腿麻烦,在提高低保信息化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三是优化审核审批程序,推动工作更加顺畅。将低保、特困审核、审批公示环节缩减为一个环节,在申请人所在村委会进行公示。通过减少县级审批环节,优化整合受理、审核、审批各个程序步骤,有效提高社会救助速度。



规范工作程序,提高社会救助公信度。



规范工作程序,提高社会救助公信度。通过采取完善公示规范化、评审程序化、监督多元化等措施,规范试点工作程序,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试点工作的公信度。一是公示规范化。健全完善了公示机制,制定了统一的公示格式文本发放到各村,规范公示内容和时间,对新纳入对象在各村村务公开栏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期为7天,对公示无异议的直接纳入保障范围,对公示有异议的由乡镇主导重新入户核查,用民族语言对公示内容进行讲解,让群众更易理解,提高公示公正度。二是评审程序化。严格按照村级初审、乡级审核审批的程序进行审批,乡、村两级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政策掌握把关由原来的向下灌输为向上请教学习,各级沟通更加顺畅,政策执行更加规范有序。三是监督多元化。完善社会救助监督投诉机制,将举报邮箱和投诉电话公布于众,主动接受社会、纪委监委、司法和群众监督。对工作人员在落实受理、调查、审核、审批等阶段应履行的权责事项,进行全程监管,规范权力运行流程,杜绝“关系保”“人情保”、优亲厚友等现象发生,不断提高全乡社会救助工作公信度。



主动发现服务,让社会救助更有温度。



成立了以分管民政副乡长为组长,民政助理员为副组长,各村民政协理员为组员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互通,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救助,每月积极与相关站所沟通联系,通过核实重度残疾人员,医疗费用过高人员、脱贫三类监测对象等不属于低保对象的,做到“急难”对象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纳入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保障范围内,确保应救尽救、应帮尽帮。结合为民办实事等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村委会成员、救助协理员、网格员、驻村工作队员、党员干部的“一线员”作用,实现挂钩群众全覆盖,认真落实对象摸排走访工作,常态化入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主动发现、主动救助,实现“坐等申请”到“主动救助”的转变。广大党员干部在走访群众过程中主动亮身份、领责任,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深入群众,融入群众,帮贫解困,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实现了为群众办实事。今年以来,通过主动发现,救助13户35人,救助工作更接地气,群众更易接受。



强化动态管理,提高社会救助精准度。



按照“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原则,每月进行动态调整,做到“应保尽保,应纳尽纳,应退尽退”,有效提高社会救助精准度。2023年以来,共计开展8次动态清理,新审核确认低保33户85人,特困6户6人,共停发51户136人,调整类别3户7人,共发放低保、特困金266.77万元,有效提升工作精准度。








    • 主办:临沧市临翔区人民政府
      备案序号:滇ICP备08100245号
    • 承办:临沧市临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9020048
    • 制作及维护:临沧市临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务服务热线:0883-12345
    • 滇公网安备 53090202000019号
      运行维护:临沧市临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