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平村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平村乡办学水平和质量得到提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成效明显。
一、基本情况
平村彝族傣族乡地处临翔区东南部澜沧江以东,距临翔区城区102.58公里,国土面积308平方公里,西与圈内乡、平村乡、马台乡、邦东乡隔江相望,北与乡沅县接壤,东南、东北与景谷县毗连,是整个临沧市唯一一个澜沧江以东的行政辖区,全乡辖5个村委会,有49个自然村,6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47户9109人,其中农业人口2247户8682人,占总人口的95.31%,乡内居住着彝、傣、拉祜、佤、汉、回、布朗七个民族,其中彝族3179人,占总人口的34.89%,傣族1690人,占总人口的18.55%,属临翔区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截至2023年6月底,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1742.2804万元。
乡辖各级各类学校7所,其中:幼儿园3所(含那玉完小内幼儿园1所),完全小学3所,中学1所。全乡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6417人,其中:在园幼儿1086人,小学在校生2954人,初中在校生1347人。辖区内设置一个中心校,平村中心校下辖教职工283人,在校学生4717人,其中:在园幼儿970人,小学在校生2954人,中学在校生793人。学校占地面积18.3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8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5.15万平方米)。2023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4.29%,小学入学率99.71%,初中毛入学率118.0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86%。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育人为先,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1.强化组织领导,提高认识。一是及时研究制定《平村彝族傣族乡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方案》,构建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教育领导班子直接抓,乡中心校具体抓,各行政村配合抓的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了定期“议教”制度,每年定期召开教育工作领域会议达4次以上,研究解决辖区中小学校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落实校园管理安全责任,对办学条件、学校布局调整、控辍保学以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制定措施,明确责任,抓好落实。二是及时研究制定《平村彝族傣族乡党政领导挂钩联系学校工作方案》,建立了领导班子、各村支书、各校负责人、医生、派出所警员、市场监督管理所负责人联合挂钩联系学校制。将辖区学校进行全面包保,确保各学校存在困难得以及时反馈解决。三是形成了“党委领导,乡政府统筹,人大监督,站所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派出所、司法所、市场监管、团委、妇联、民政、商会等机构,立足职能职责,为教育事业保驾护航。四是坚持做到“四个列入”。即把教育工作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把教育投入列入乡财政预算,把教育工作成效列入工作考核目标,把教育工作列入乡政府年度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定期向人大报告。
2.加大投入帮扶,保障教育。一是将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纳入32项经济指标进行落实。将教育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年度财政预算,优先考虑,投入为先。二是全面落实惠民政策。落实“两免一补”、“雨露计划”等政策,为生活困难学生提供营养补助 元,特殊困难补助 元。申请雨露计划75人,发放补助资金32.7万元。申请临时救助10户,发放资金3.6万元,纳入最低生活保障60户89人。全乡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师风、师德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接续开展常态化疫情防不松懈,加强计划生育及防艾工作宣传,累计完成儿童预防接种780针次,免费开展妇幼疾病筛查502人次。不断巩固“一园一址一站一馆”红色爱国教育研学体验路线,吸引各单位、团体参观学习8600余人次,成功举办傣历1385年泼水节平村乡文化旅游周系列活动、平村彝族火把节活动,累计吸引游客6万余人次,实现旅游创收210余万元。三是多措并举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据《临沧市临翔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全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时间表和路线图。乡党委、政府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仍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170余万元,努力帮助解决中学校舍建设、绿化等问题,解决小学塑胶跑道建设、安全防护栏建设等问题,解决幼儿园卡通图案上展等。争取到2025年底,实现全乡至少50%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优质均衡;2026年底实现全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社会认可度达到85%以上,全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
(二)关怀第一,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1.布局合理,满足适龄儿童就学需求。乡党委、政府积极协调落实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改扩建建设用地,先后帮助平村中学征地10亩、那玉完小8亩。目前中学建设项目正在办理土地手续,那玉完小正在施工中,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师生安全得到保障,教育资源得到整合,教育环境得到优化。
2.条件变好,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一村一幼”“教师周转房”标准化学校建设等项目建设,辖区义务教育学校“20条底线”达标率100%。教师周转房用于保障教师群体申请入驻,全面加快推进“三通”建设,不断加大全乡中小学教学信息化设备投入力度。
(三)强化措施,确保教育工作各项指标达标
一是加大控辍保学的宣传力度。全乡把每年的3月、9月作为义务教育宣传月,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把社会、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抓实做好双线包学。即:政府一条线,依托网格化管理模式,由乡领导班子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乡派出工作队员联格落实包保责任,把学生入学巩固纳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乡村干部工作业绩考核内容;教育一条线,实行校长包校,班主任包班,教师包人,层层包保,双重保障,加大了控辍保学力度,把具体责任压实到人;三是用扶贫助学机制保驾护航。切实落实“两免一补”“雨露计划”等惠民政策,精准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资助方案,统筹各类政策,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2023年全乡组织开展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4场次,约200人次,培训工种有烤烟种植加工1个班、蔬菜种植管理2个班、炒菜1个班。全乡共有劳动力5653人(其中脱贫户户1763人),转移就业3246人(脱贫户946人),区内务工2873人(脱贫户814人),区外省内263人(脱贫户83人),省外国内110人(脱贫户49人);共发放省外外出务工补贴16人,每人1000元,共计1.6万元。聘用公益性岗位共计85人(城镇公益性岗位25人,乡村公益性岗位60人),光伏公益性岗位人员58人;累计发放城镇公益性岗位补贴30.275万元,发放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18.56万元。同时,力促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发展朝天椒、鲜食玉米、烤烟、水果甘蔗等4000余亩订单果蔬产业,产值预计可达2900余万元;建成坚果加工厂、白茶加工厂、青储饲料加工厂等“绿色工业”,有效带动本地农户就近务工1000余人次。对乡辖区103户326人“三类人员”实行常态化监测,严格落实“月监测、季走访”工作要求,建立工作台账,实行“一户一方案”精准帮扶。着力抓好政府救助平台使用及管理,目前共接到群众困难申请296件,办结296件,办结率100%。强化金融扶持力度,共办理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共36户,累计贷款金额180万元。四是规范招生一个都不能少。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招生政策,严格落实免试就近入学、随迁人员子女入学“两为主、两纳入”和残疾儿童少年“零拒绝、全覆盖”等工作要求,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应入尽入、应读尽读。全乡有残疾儿童7人,重度残疾5人(二级3人,一级2人),享受护理补贴,二级90元/月,一级100元/月。五是精准施策保障学生勤学爱学。落实“三个方案”,对确实有困难、厌学学生,落细落实劝返安置的“一乡一方案”“一校一方案”“一人一方案”,确保“对症下药”,及时劝返。六是强化管理机制,对留守儿童入学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严格要求监护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乡、村干部经常性走访特殊困难家庭,跟踪适龄儿童就学情况,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同时,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对“学困生”“留守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等学生给予特别关注,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目前,平村乡小学实现零辍学,初中阶段无辍学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四)发展为首,做实校园周边环境卫生改善
进一步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统筹协调派出所、市场监管所、卫生院及妇联、团委等机构,对全乡各学校内部及校园周边治安环境、食品安全、经营环境、文化环境、交通安全环境进行净化式清理整治。截至目前,共开展道路沿线日常巡查48次,整治占、乱、放20件,劝离路边摆摊5户;发放小集镇门前三包300份,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400吨、村内水塘275口、沟渠430公里、淤泥230吨、残垣断壁115处、畜禽农业废弃物241吨,全乡公路沿线及小集镇环境持续提升。同时,结合绿美建设,引导各学校进行内部校园绿美美化,建成绿美校园样板校3所。其中:平村中学、平村中心幼儿园、平村幼儿园成效显著。通过营造美丽和谐的人文环境,陶冶师生情操,确保了学校优良的育人环境。
(五)安全先行,守护平安校园更安全。一是强化组织保障,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从乡政府到中心校、各学校,均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学校安全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将校园安全工作作为学校重点工作之一,每年召开不少于4次的校园安全工作会议,分析校园安全形势,有针对性地部署校园安全工作。同时,由分管领导班子带队,加强对校园安全专项督查工作。二是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制定下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平村乡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等,要求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完善相应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地震灾害应急演练、反恐防暴应急演练等系列疏散演练活动20余场次,师生避险、逃生、自救能力不断增强。三是加强宣传教育。结合“普法强基”专项行动,加强对校园普法的力度。组织召开政府专题会议2场次,联合法院、公安、司法等机构,组建一支针对校园普法工作的专门队伍,开展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普法宣传活动2场次,开展防欺凌、防性侵拐卖、防电信诈骗校园贷、防安全风险等法治宣传教育2次。四是全方位开展隐患排查。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教育月”“防震减灾宣传周”“119消防日”等重要节点,突出重点对汛期安全、地质灾害防范、食堂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控、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等方面,开展全面宣传、全面排查,排除安全隐患。五是强化日常监管。督促各学校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防”措施,落实门卫制度和外来人员进出登记制度。
(六)提升校誉,教师队伍能力增强。2023年平村中学九年级参加考试108人,630分以上优秀生9人,600分以上21人。被高中录取23人。勐托中学中考540分以上2人,考取民族中学2人、市二中1人、区一中5人、区二中6人、耿马一中、沧源民中、双江实验等高中共10人。特长生市二中录取美术1人,区一中录取音乐2人、体育1人,区二中录取美术1人。2023年荣获临翔区优秀教师6人、先进教育工作者2人、优秀校(园)长1人,荣获平村乡优秀教师表彰23人,荣获市级第五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认定2人、骨干教师认定8人,2023年绩效考评优秀班主任16人、先进班主任40人。荣获乡级先进工作者2名,优秀班主任6名,优秀教师23名。小学六年级参加考试105人,成绩在全区10乡(镇)中心校排名第四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各级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通过全乡上下、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平村乡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教师队伍建设仍需加强。教师队伍配套不全,中小学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历史、地理学科教师配套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培训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学校现代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二)教育投入亟待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与教育发展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较大,硬件设施设备不足,部分学校“三防”设施不够完善,办学水平存在差距,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任务仍然艰巨。
四、下步工作措施
在下步工作中,平村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强乡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定把牢新时代教育工作根本遵循,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深化改革激活力、增动力,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适应教育的新形势、新需求,树立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新理念,切实提高平村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努力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争当先进、走在前列。
(二)持续加大对教事业育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抓住国家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机遇,继续多渠道向上争取、筹集资金,努力改善辖区学校办学条件,以标准化建设为重点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均衡配备办学资源,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满足平村人民群众“读好书”的需求。
(三)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继续推进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组织司法所、派出所、市场监督管理所、综治办等机构开展经常性联合执法,消除校园周边不安定、不稳定的因素。加强对学校安全的督查检查,继续加强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的工作力度,指导学校抓好校园领域的安全管理。
(四)继续抓实控辍保学工作。始终坚持以“改变一个学生,成就一个家庭,创造一方未来”的初心,以时不我待的信心与舍我其谁的担当,把控辍保学工作作为常态化的工作来抓,坚持党委政府引导、学校主导、乡村校三方联动;加强学生失学辍学情况监测,把初中作为重点监测学段,把流动、留守、残疾、家庭经济困难适龄儿童少年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作为重点监测群体,加强事前干预。充分调动社会和学校的积极性,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真正把控辍保学的各项政策落实到每个家庭每个学生,切实提升学生、家长“我要控辍”的思想自觉,确保辍学生回得来、留得住、有进步,推动我乡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向常态清零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