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区人民政府 临翔区人民政府

政务动态
从脏乱到美丽,马台村笼树箐组“变美”的秘诀是→
日期:2025-08-13 11:39
来源:微播临翔
浏览:24次
字体:【

谁能想到,一个曾经被垃圾困扰的多民族村寨

短短时间竟成了“绿美乡村”的样板?

马台村的笼树箐组48户人家

靠着九个专项行动这个“妙招”

上演了一场惊艳逆袭!

他们的秘诀,就藏在这里↓


秘诀一:选好带头人,村庄更美丽

2022年12月,李武辉经村民会议选举担任笼树箐组小组长,这个“带头人”可不一般,一上任就瞄准了“老大难”——环境脏乱差!


图片


村民抱怨垃圾池不好用?他立刻行动,协调村委会,建立“众筹清运”机制,农户按年缴费,实现垃圾统一清运。同时引导农户联建小型焚烧池处理枯枝落叶,建立可回收物分类收集体系,村庄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他将小组住户划分为4个保洁小组,推动建立“周五洁净日”轮值制度,常态化维护,公共区域从此告别脏乱差。

此外,李武辉还带领党员和理事会成员带头筹资4000余元、捐赠花卉苗木60余盆,发动群众,旧轮胎、破瓦罐、废木料……统统变身创意花盆!党员群众齐动手,打造出一个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微景观”。组织村民互助开展绿化养护,形成共建共享的绿美建设模式,针对组内道路狭窄、危房隐患等问题,他带队入户动员,推动拆除危旧围墙、拓宽公共道路,村民出行得到大力改善。


图片


带富上,李武辉也有一手,他组建了通信设备工程队,在临沧、怒江等地开展通信工程建设,带动18名村民稳定就业,有效盘活村内闲置劳动力。盘活闲置劳力,钱包也鼓起来,老党员罗恒富感慨:“环境好了,钱袋鼓了,双提升!”


秘诀二:多民族村寨的“新风尚养成”

笼树箐组是汉族、回族、彝族、布朗族、傣族聚居的村庄,风俗习惯各不相同。为弘扬文明新风,笼树箐组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把婚丧事宜规范纳入村规民约重点内容,用村规民约“约”出新气象,引导村民践行节俭理念,抵制铺张攀比之风,自村规民约实施以来,组内杜绝了满月宴、周岁宴、寿宴等非必要宴请行为。


图片


文艺搭台,“唱”出好乡风。党员刀跃会牵头组建文艺队,在农闲时将村规民约改编成朗朗上口的文艺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新规普及,她还结合本地种茶的传统,编排《采茶舞曲》,组织村民在活动场所开展传统打歌活动,男女老少踊跃参与,既传承了特色民俗文化,又以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为载体,生动诠释“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理念,推动文明乡风落地生根。


秘诀三:组织引领,“实”字当头的治理经

好变化背后,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马台村“两委”、驻村工作队、自然村长聚焦民生实事,以精准举措激活基层治理效能。针对笼树箐组至大文顶组产业路狭窄问题,自然村长深入走访摸清情况后,及时上报马台村党总支部并牵头组织协商,推动群众自筹资金7000余元用于道路修缮,目前已完成实地测量,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着眼基层党组织活力提升,2025年,挖掘培养笼树箐2名青年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图片


围绕生态产业发展,自然村长到各组召开村民会议,积极倡导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在他们的带动下,村民普遍采用生物防治和有机肥替代传统方式,茶叶品质显著提升,组内还涌现出8家茶叶加工小作坊,蹚出了一条绿色致富路。在化解矛盾、改善环境方面,他们同样主动介入,面对邻里纠纷,入户查实情、讲法规,推动矛盾高效化解;坚持常态化参与“周五洁净日”活动,每周定期巡查环境卫生,在实干中密切干群关系,助力马台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让马台村基层治理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图片


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笼树箐组选好带头人,用一套接地气的村规、一股实干的组织力量,加上全体村民的“共建共治共享”,绘就了一幅人居环境、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