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临沧市临翔区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乡镇纵横 > 正文

博尚镇碗窑村:引育管用相结合 开启文旅融合新篇章


来源:微播临翔 作者: 时间:2022-08-10 点击率:

碗窑村,距离临沧机场2公里、临沧市区19公里,据文字记载已有300年的制陶历史,土陶制作工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碗窑土陶文化之乡”、“云南省旅游名村”。为把制陶文化传承好、宣传好,不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碗窑村党支部不等不靠,积极作为,认真谋划,紧紧围绕把碗窑村建设成为“党建引领近郊游示范村”的目标,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不断开启文旅融合新篇章。

以“引”为突破,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过去的碗窑村以制作土碗、咸菜罐、酒坛生活用品为主,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土陶产业面临创新不足、产品粗放、制陶手艺人大量流失等方面的困难。碗窑村党支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下,结合所需、所盼,大抓招商引资。引进临沧炼玉陶瓷有限公司,建设七彩陶瓷主题文化园,建成一条以陶瓷文化为核心、特色旅游为延展的特色文化产业链,开启了临沧烧制陶瓷的先河。引进临沧源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建设云临尚品生态文化庄园,把分散经营土陶的农户组织起来,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建成土陶一条街,做到销售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展土陶产品市场。

以“育”为核心,提升制陶技艺水平。

碗窑村党支部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按照“传帮带发展一批、送出去培育一批、请进来提升一批”的“三个一批”育陶人模式,让土陶产业“重焕生机”。坚持土陶特色产业发展导向,大力推行“人才链”服务保障“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三链”工作法,创新推行“1+3+N”模式,抓好土陶人才孵化。2021年以来,分批组织本土制陶艺人到红河建水、玉溪华宁、江西景德镇等制陶名城学习,共培训本土制陶人才300余人次,达到了拓宽眼界、技艺提升的目的。同时,以“传承人带学生”的方式,带动了一批年轻人投身陶艺创作,催生了一批新生力量,成为非遗的传承者和实践者。截至目前,全村共培育土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15名,其中省级3名、市级1名、区级11名。

以“管”为基础,确保文化持续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碗窑村制陶历史悠久,现有保存下来的古龙窑9条,最早的龙窑建于清乾隆年间,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仍在使用。古龙窑的存在是陶文化的象征,也是陶文化传承的具体体现。村党组织建立“党组织书记+安全管理人员”的管护机制,将龙窑保护责任到人,常态化组织开展巡查,切实做好古龙窑的保护与修缮,旨在把碗窑村建设成为“龙窑博物馆”。

以“用”为关键,凝聚产业发展合力。

碗窑村充分借助云南大学定点帮扶临翔区的重大契机,邀请学校相关陶瓷专家到村开展实地调研,结合临沧优质的茶叶资源优势,提出了打造“茶陶”品牌的定位,现已注册“博尚茶陶”“碗窑茶陶”等商标。采取“党组织+专家工作站(室)+教授+农户”的模式,建立云南大学吴白雨专家工作室、胡悦专家工作室,有效提升碗窑村制陶人才培育、茶陶产品转型升级和拓宽销售渠道。年均可帮助培训本土制陶人才不少于50余人次,可实现消费帮扶10万元以上。同时,认真落实 区委“3+N”专家人才帮扶基层助推发展行动,借助文化和旅游部门力量,不定期邀请茶企、酒店、餐饮店、旅行社共话茶陶产业链发展,探索建立“茶陶+”的跨产业、跨链条合作,不断凝聚茶陶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 主办:临沧市临翔区人民政府
      备案序号:滇ICP备08100245号
    • 承办:临沧市临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9020048
    • 制作及维护:临沧市临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务服务热线:0883-12345
    • 滇公网安备 53090202000019号
      运行维护:临沧市临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